塔力:塔西河边筑起爱心小站

2020-11-30 17:17:02 来源:

【大会现场。朱其摄】

11月26日,记者来到石门子水文站,见到了正在结冰的河面上勘测水文数据的水文站哈萨克族职工塔力(见图)。环顾四周,高山矗立,水文站就位于天山脚下的塔西河畔。

石门子水文站,距离石河子市区90多公里,是石河子水文勘测局最早建立在深山中的一个水文站,也是最偏僻的水文站之一。

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获得准确的水文勘测数据,勘测点大都设在偏远的河流上游。选择在水文站工作,就意味着选择了寂寞孤独,选择了与深山江河为伴。今年已56岁的塔力,从1984年开始一直坚守在这里。记者采访他时,他没说半个“苦”字,却一再感谢组织对他一家人的照顾和关心。

03_03_1205.jpg

地处深山,工作环境艰苦,塔力一干就是30年。30年默默坚守,以站为家,他在工作岗位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浇灌出一朵朵艳丽的民族团结之花。

塔力有一位名叫孟利民的汉族朋友,虽已退休到内地居住,两家人还是常常打电话联系,亲密得像一家人似的。

两家结缘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孟利民和妻子都在塔力工作的水文站不远处的塔西河煤矿当工人。因两人常年住在矿上,无法照顾年老体弱的母亲,他们只好把母亲接到矿上,以方便照顾。煤矿距离塔力工作的水文站不到1公里。因为煤矿上没有多余的房间,孟利民只好找到当时还不太熟悉的塔力,和他商量能不能借一间房子给自己母亲住一段时间。没想到塔力很痛快地就答应了,给他母亲腾出了一间房子。

见孟利民工作忙,塔力每天工作之余就帮助孟利民的母亲从河里挑水,还做好两顿饭给老人送去,提醒老人按时吃药。老人一住就是两年。

后来孟利民因为买房子资金紧张,便打算向塔力借2万元钱。他知道塔力的妻子身体不好,家中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女儿,经济也不宽裕。可就在这种情况下,塔力还是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孟利民说:“我一辈子都会记得这件事。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塔力帮助了我。”前年,孟利民退休离开煤矿时,专程来向塔力告别。孟利民握着塔力的手动情地说:“咱们是好兄弟,一定要常联系。” 

在塔力居住的小屋旁,有一间专门用来存放工具的小房间,里面电焊机等维修用具一应俱全,都是塔力自已掏钱买的。当年他到水文站工作时还很年轻,他发现由于地处偏远,站上的劳动工具损坏后,外出维修十分困难。好学的他便自学了电焊和机械修理技术,并经常动手修理站上损坏的机械和劳动工具。

由于啃钻研、能吃苦,塔力的修理技术日益精湛,路过此地拉煤的车辆和周围村庄的村民都会来找他帮忙。热心的塔力也总是有求必应。有一年夏季的一天,临近傍晚,刚忙完测量工作回到水文站的塔力,看到一位开拉煤车的汉族司机焦急地在他家门前徘徊。见他回来,司机就急忙走上前对他说:“我的车坏在了半道的山路上,能不能帮忙修理一下?”眼看天色已晚,塔力二话没说,扛着修理工具就跟着司机师傅走了,终于赶在天黑前修好了车。塔力热心助人的事情传扬开来,为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很多货车司机进山拉煤时都会带上蔬菜和大米来看望他。

深山中的塔西河水文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是周边村子里的牧民每年春秋两季转场进后山的必经之道。转场的牧民赶着牛羊长途跋涉来到此地后,已是人困马乏。每当此时,塔力就热情邀请牧民到他家喝奶茶,休息。久而久之,转场的牧民就把此处当做转场途中的中转站。一次,当地一位县领导检查工作路经此地,听说此事后感慨地说:“这是一个爱心小站啊。”

问起为什么这么喜欢帮助他人时,这位淳朴的哈萨克族汉子笑了:“我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心里感觉特别满足。”

石河子水文勘测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罗凯跃说:“塔力以水为业、以站为家,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值得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我们单位民族团结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说明塔力多年来播下的民族团结种子已经生根、开花、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