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亿”点点的奉献诠释了兵团精神的艰苦奋斗史

2021-09-29 10:57:40 来源:

【大会现场。朱其摄】

全国唯一一座以新中国屯垦戍边革命历史 

为主要陈列内容的国家二级博物馆

记者跟随讲解员走进博物馆,通过1500余幅画、1400多件套文物实物、多媒体显示屏23块、触摸互动屏幕6块、场景17个、油画10余处,感受一代又一代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墙上一张张老照片,展柜里一件件老物件,锈迹斑斑的缝纫机、铁钢子,缝补296块补丁的衣物……都在述说着兵团人的艰苦创业的精神。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1.jpg

雕塑场景再现曾经那段徒步横穿“死亡之海”的场景

其中沙海老兵的故事,让很多游客听得潸然泪下。故事讲述了1949年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二军五师十五团,为了解放和田日夜兼程,历时18天,行程790多公里,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沙海中坚守奉献的故事。讲解员向我们讲述,沙海老兵的愿望是看王震将军铜像,随后兵团有关部门把他们接到当时条件最好的徕远宾馆,老兵们看见宾馆太干净了,席地而睡。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陈列着一件有着296块补丁的军大衣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2.jpg

这是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中,有296块补丁却被人们称为最美军大衣的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当时,为改变新疆工业落后面貌,广大指战员想方设法,将节约下来的钱用于生产建设,这一处处的补丁,是他们勤俭节约的最好证明。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3.jpg

石河子军垦风貌核心区内改良版地窝子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4.jpg

走出展馆在院内碰见一位爷爷正在参观改良版的地窝子,这便触发了他深处的回忆。爷爷笑着说:“这不像。以前的地窝子哪有这么好,挖个坑,房顶就是木棍加麦草用泥巴糊上,不过冬天它不冷,夏天晒不透,冬暖夏凉,特别好。”生在苦中且言乐,这正是一代代兵团人最质朴的特征。

让军垦文化深入人心,世代传承,把一个个榜样树成一面面旗帜,让每座城市、每个人心中都充满道德滋润,受到艰苦奋斗精神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