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步巡到车巡,两代人守护数十万亩林地初心不改

2023-02-09 11:29:59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大会现场。朱其摄】


2月6日一大早,马晓华吃完早饭,灌了一壶热开水后,就下楼发动了面包车,踏上了巡林路。

林带距离马晓华家20多公里。入冬后,马晓华每周巡林两至三次,每次需要2个多小时。

马晓华是150团25连的一名护林员。

1995年,从部队复员后,马晓华回到团里当上了护林员,和父亲一起管护着1.12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和300多亩防沙基干林。

150团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东西北三面环沙。昔日,大风一刮,沙尘满天,风沙吹死了庄稼苗,造成农作物减产,不少职工群众都想“逃离”这里。

为改变团场的生态环境,150团历届党委分外重视植树造林工作。几十年来,在农业生产缺水的情况下,也从未放松过植树护绿工作。在以马晓华父子两代人为代表的护林员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150团拥有国家级公益林、防沙基干林、条田道路林、庄园林等共28.6万亩。

如今,百十公里长的绿色屏障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将沙海挡在外侧,有力地保护30余万亩农田和城镇少受风沙的侵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150团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防沙治沙策略从过去单纯的“被动防护”转向“主动防护”,从“先内后外”转向“由外到内”,注重从源头治理,重点解决条田外围沙漠植被稀疏、流沙移动等问题。同时,团场对农田外围3公里范围内的荒漠进行人工补植梭梭,通过建设荒漠防风固沙林,从根本上阻止了流沙的移动。

目前,150团森林面积达到28.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8%,镇区绿化率为42%。

依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数十万亩的防风固沙林,150团打造了4A级景区——驼铃梦坡,如今已享誉疆内外。蓬勃兴起的旅游业在促进150团产业结构调整、职工群众增收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得150团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团场农业已从当年的棉花“一枝独秀”,到如今棉花、粮食、林果业百花齐放。这十年,150团严格落实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取消了“五统一”,真正让种植户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市场的主体,职工群众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多元增收。

如今的150团,20余万亩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基本成型,特色林果、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等“一连一品”种植模式已初具雏形,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职工群众得实惠,为乡村振兴、美丽连队建设赋能助力,也让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这十年,150团在探索实践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基础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一系列招商引资措施,吸引一批企业落户团场,不少职工群众在家门口拥有了“工人”另一身份。

这些年,150团无论是西古城镇区还是连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夏季,每到傍晚,生活在镇区的职工群众围着寻梦湖公园健身休闲;生活在连队的职工群众要么压马路,要么在健身器材上健身。特别是一些连队,柏油马路宽敞整洁,家家户户红瓦黄墙,文化墙靓丽添彩,大大提升了连队的“颜值”和职工群众的生活品质。

“我还清晰地记得10年前连队的模样——土块围墙、泥巴路,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如今的连队——红瓦黄墙,出门水泥路面,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这种田园式生活,让我有了满满的幸福感。”说起今昔生活变化,在6连生活了20年的职工马水平感慨不已。

说起团场和职工群众生活的变化,马晓华更是感慨,生态环境好了,农业生产水平就上来了,职工收入也就上来了;职工群众从地窝子搬到了砖房,再到如今的楼房……

“以前,我的父亲护林时是靠双腿,后来是骑自行车。我是从骑自行车到开摩托车,再到开面包车。从我们父子两代人的交通工具就能看出,团场职工的日子越过越好。”马晓华说。

为了表彰马晓华在保护生态方面作出的贡献,150团先后推举他为兵团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兵团劳动模范等。近日,马晓华又荣获第八届兵团道德模范中的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石河子调研时指出,兵团的战略作用不可替代。要加快推进兵团改革,深化兵地融合,打造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对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作出了具体要求。今后,我会带领另外20余名护林员,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为打造田园式家园,继续扛起生态卫士的大旗,为把西古城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而努力奋斗。”马晓华说。(师市融媒体中心  李秀  通讯员  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