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法治作笔 绘就幸福石城
——师市“八五”普法工作综述
2021年以来,师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目标,认真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科学系统谋划,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
2021年,师市党委通过了《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师市党委高度重视“八五”普法规划中期检查评估工作,将“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创建与“八五”普法中期评估验收相结合,抽调处级干部带队,组建8个评估验收组开展实地评估验收,督促各相关单位落实工作责任。
细化分解压实责任。师市牢牢牵住普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制定“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考核细则,不断完善普法责任制清单和联动机制,对普法责任落实情况跟踪督促、进行结果评价。健全考核监督体系,利用“问卷星”技术,每月组织公职人员、职工群众开展法律知识测试,将测试结果纳入师市绩效考核指标,科学验收普法效果。
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带头作用。师市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师市各部门各单位严格落实中心组学法、会前学法、重大决策前学法等制度,组织机关大讲堂、旁听庭审等活动,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创新体验式、互动式普法新模式,组织模拟法庭、演讲比赛等普法活动602场次,2.1万学生参与。
二、聚焦师市中心工作,提升法治服务质效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师市依法治师市办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法治政府创建工作,师市单项示范创建项目《八师石河子市五新执法改革服务商圈经济》成功进入全国竞争范围,综合示范创建项目顺利通过初审,入围兵团复审。依法治师市办印发了《八师石河子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条具体措施》,不断优化法治政府职能,健全制度机制,细化落实措施,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师市发动骨干律师、专家学者组建“企业法治管家”普法团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指导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和防范风险,累计开展“企业法治体检”“周末企业法律沙龙”等活动72场次,提供法律服务22次,化解涉企矛盾纠纷304件,“企业法治管家”经验做法在《法治日报》推广宣传。
师市成立乡村振兴巡回宣讲团,组织专职律师、业务骨干宣讲《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定等内容,组织宣讲1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2.4万人次。发挥全国、兵团“民主法治连队(社区、村)”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团场(街道、镇)民主法治建设情况纳入师市乡村振兴考核,进一步激发共治活力。
有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师市利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网络安全宣传周等,开展专题宣传活动180场次。持续推进“去极端化”工作,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20次。健全完善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体系,深化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实现师团连三级调解网络全覆盖。老街街道5—3社区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司法局孙晓飞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将“法治大培训”与民兵大冬训活动深度融合,推出石河子大学优质师资团队、“四讲”培训机制、双向考核等工作举措,累计培训职工群众11.2万人次,培训干部4.5万人次。团场(街道、镇)用好讲师团资源,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突出问题,到基层单位开展以案释法、政策解读、“一对一”解疑释惑141场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问题69件。师市刑事案件连续两年保持37.3%以上降幅,治安案件发案连续两年保持15.9%以上降幅。
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师市紧扣职工群众法治需求,开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活动897场次,规范社会的运行机制和体制。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劳动就业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治宣讲246场次。开展法治主题书画作品征集、法治微视频动漫评比、“把爱带回家·送法到家”“同唱一首歌 同跳一支舞”民法典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发动职工群众参与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在重大节点、纪念日、“三下乡”等时间节点组织法治文艺基层行活动,2021年以来,师市组织专题法治文化活动520余场次。健全连队(社区、村)法律顾问制度,2021年以来,师市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累计服务7351小时,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57次,提供法律意见840次。
三、培育亮点品牌,促进法治文化高品质发展
法治文化阵地得到新拓展。实施师市、团场(街道、镇)法治文化阵地共建工程,累计投入75万元,重点打造民法典主题公园、148团法治游园以及十六中、九小两个兵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各部门各单位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书屋等阵地提档升级。
法治宣传取得新突破。师市融媒体中心发挥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矩阵传播优势,开展全方位线上普法宣传,不断扩大受众面。师市各部门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将法治宣传送到基层一线。2021年以来,创作原创短视频、微动漫、MV等240部,浏览量累计突破1000万人次。普法微视频《一束光》荣获中央政法委“三微”网络人气奖,“法治石河子”抖音上榜“中央司法行政抖音影响力排行榜”。
法治普法品牌取得新提升。打造“云端普法阵地”品牌,运用线上学法用法考法小程序,组织线上考试64场次,参加人数60.3万人次。“新时代普法女团”经验做法被《法治日报》《中国妇女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推广。开展普法品牌选树活动,各团场、街道、镇结合地域特色,打造了24个普法特色品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普法宣传活动,多维度满足群众法治需求。
四、坚持普治并举,依法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坚持普法与党建引领相融合。师市各级党委(党组)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理论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列入党委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课程。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建立党内法规学习宣传责任制,把学习好党章党规作为全体党员的“必修课”,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联合师市纪委监委对师市全体干部开展党纪法规知识测试,将各单位考核成绩列入绩效考核,确保党内法规学习常态化、制度化。
坚持普法与基层自治相融合。一是树立法治意识。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基层“两委”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化解矛盾。二是加强网格化管理服务。结合综治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将普法贯穿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全流程,以问题为导向,分层分类精准普法。三是发展基层法治力量。扎实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师市2104名“法律明白人”、法治应用带头人上岗履职,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300余场次。
坚持普法与德治教育相融合。持续打造“身边好人”品牌,蔡康年荣登“中国好人榜”,马晓华等3人荣获“兵团好人”荣誉称号,丁亚丽等3人获得兵团道德模范候选人资格,树立了爱岗敬业榜样。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身边人讲身边事、国学经典诵读、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1500场,参加人数7万余人次。
通过努力,师市普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师市干部职工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得到提高,法治环境不断优化。今后,师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围绕兵团党委、师市党委中心工作,努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持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向纵深推进。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开展专题学习、专题报告、专题研讨、专题培训“四个专题”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深化全领域、全覆盖培训轮训。
不断完善全面依法治师市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师市委员会职能作用,制定并落实师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延伸述法范围,实现师市、团场(街道、镇)两级联动。
推进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为抓手,抓好综合示范创建项目和单项示范创建项目统筹推进。
大力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将团场(街道、镇)法治建设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体格局,有效整合资源力量。加强师团两级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办事机构力量配备,全面梳理制定基层法治建设任务清单、履职清单和责任清单,压实基层法治建设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