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新闻中心 > 霞光映绿洲

霞光映绿洲

2024-01-08 12:34:59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大会现场。朱其摄】

霞光映绿洲

——记第23批援疆博士团成员、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霞霞

一头齐耳短发,一张青春的脸庞,说话快人快语。

初识者难以想象,眼前这位年轻的透着几分豪爽的山东女子,竟是一位资深的心血管病专家。

2023年2月9日,受中组部选派,作为第23批援疆博士团成员,王霞霞告别亲人,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来到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开始了她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一晃300多天过去了,她克服种种困难,日日奔忙在查房、示教、坐诊、手术、调研、联络等各种事务中,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和新鲁两地,毫无保留地为边疆人民看病治疗、传授技术,也把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图片

王霞霞(左)在石河子市为居民义诊。李佳瑞摄

一年的援疆工作,她交上一份有分量的答卷。王霞霞,名如其人,她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新举措,像一道霞光,映红了边疆的绿洲。

推进“无导线”时代

博学的王霞霞首先把目光关注到八师石河子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上。

据《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年12月文章数据表明:2019-2021年,石河子市60 岁以上的人占比为20.4%。

王霞霞认为,老龄化必然带来心脏病发病率的提高,同时,重症患者和复杂病变患者的比例也会随之增高。经过调研后,她看到,尽管石河子拥有两家三级甲等医院,但医疗资源和质量相较于内地仍显匮乏,医保资金不足,很多重症患者常常要转到内地或乌鲁木齐就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为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王霞霞决定从规范医院心衰、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入手,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提高医院心血管内科对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心衰慢病管理以及起搏电生理技术水平,尤其是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植入)技术,补齐心血管内科发展短板。

经过短短数月的努力,王霞霞与心血管内科主任奴尔巴哈提·黑沙一起带领医疗团队,在石河子成功实施了首例8F三维超声导管指导下左心耳封堵手术,开展了首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完成了石河子市首例射频消融术后ICD植入术,术后患者胸闷、憋气、乏力的症状明显改善。

结合自己的专长,王霞霞主持开展了垦区首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P)植入术,开创了心力衰竭新的治疗技术,成功开展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Micra)……这些技术的开展,标志着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心脏起搏治疗方面迈上新台阶,进入了“无导线”时代。

提升核心竞争力

王霞霞深知援疆的要义在于培养医疗人才队伍,所以,每逢查房、带教学习、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等,她都会组织科室年轻医生、实习生共同参与。

她常常结合身边具体的病例,引导学生勤于思考,让在场医生阐述自己的手术思路和方案,并予以点评指导,使年轻临床医生深受教益,坚持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并举,把“传帮带”工作贯穿始终。

去年,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学习型团队活动丰富,学术氛围浓厚。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王霞霞注重加强与年轻医生沟通交流,经常开展讲座培训,组织文献学习会、研究生论文答辩会等活动,培养青年医师的科研思维,提高科研能力,指导同事们做科研课题,申请科研项目。

她推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定期联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医院,进行疑难病例线上讨论,取长补短,提升每一位同事的理论水平。

目前,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实力日趋增强。现有医护人员50名,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7人,6人具备心脏介入诊疗资质,1人能独立开展起搏手术,两人具备心脏超声大型仪器设备上岗资质。2023年,该科开展介入手术量1000多例,成为兵团为数不多的拥有冠脉介入诊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和起搏器植入治疗资质的临床专业科室。

图片

王霞霞(中)在为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同事们讲解技术问题。张国胜摄

但王霞霞不满足于一时的成绩。一年来,她上书汇报,多次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沟通,得到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推进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建立起提升技术实力和人才培养机制:

2023年9月12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对口帮扶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建成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远程会诊中心。

2023年11月15日,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胸心神经外科、普外科、心内科、肿瘤科等有发展规划的学科带头人前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回访学习,全面了解沿海地区医院的发展情况,达成了2024年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加盟青岛大学医疗集团计划。

毫无疑问,上述举措对石河子地区,甚至对于促进整个兵团医疗健康事业发展、惠及边疆各族人民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舍小家,为大家,用平生所学,更好地服务边城各族人民。” 王霞霞以实绩诠释了自己的诺言。

援疆一年来,王霞霞克服爱人经常出差、婆婆年老多病、孩子刚刚小升初等诸多家庭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不平凡的援疆之旅。

离疆的日子临近,王霞霞尚有诸多不舍。

在微信朋友圈里,她以诗一样的语言诉说自己的情怀:“忆往昔,峥嵘岁月,奔波劳碌。看今朝,风沙渐远,归期已近。蓦然回首,已然爱上这片深情的土地……”

“作为医生,在新疆、在石河子,我收获了亲情和友情,我觉得我是石河子的一分子。每当想到内地连绵不绝的雨水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它能够洒在新疆干涸的大地上;每当我看到青岛市2023年的前三季度的GDP超过万亿、有很多好产业的时候,我多么希望我有能力牵线搭桥,让这些企业能够走进新疆、走进石河子……”

一年援疆人,一生兵团情。王霞霞对石河子的真情,让人热泪盈眶。(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国胜 通讯员 康晓东 李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