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兵团 新时代新征程——回眸石河子70载】走进“绿荫里” 感受石城“绿能量”

2024-06-21 11:58:11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大会现场。朱其摄】

图片

开 栏 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兵团成立70周年,为全面展现70年来师市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在党中央以及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建设边疆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突出展示师市70年光辉历程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师市党委宣传部、师市党委网信办联合开展“繁荣兵团  新时代新征程——回眸石河子70载”主题采访活动,从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等各方面,聚焦师市高质量推进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兵地融合发展、民族团结共绘同心圆、现代农业高产高效、招商引资增动能等主题,通过全媒体报道形式,讲好石河子发展故事,展现师市发生的巨大变化、呈现的崭新气象和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即日起,师市融媒体中心开设“繁荣兵团  新时代新征程——回眸石河子70载”专栏,今天推出系列报道的第十七篇,敬请关注。

走进“绿荫里”  感受石城“绿能量”

自去年起,“绿荫里”建设路文化商业步行街经过创新改造,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街道两旁,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由146组集装箱巧妙构建的大小商铺摊点,餐饮、娱乐、购物、观光等多种业态一应俱全,市民们可以在此尽情寻觅心仪的商品。漫步其中,灯光装饰怀旧而又不失现代韵味,巧妙地彰显出石城独特的军垦文化魅力。

回溯至70年前,老一辈军垦人怀着坚定的信念,在戈壁荒滩上建起了一座新城。在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先栽树后修路,以树定路、以树定规划”的城市建设理念。这一理念深深烙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使“绿”成为石河子城市建设的鲜明特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更新成为推动城市活力提升及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在军垦前辈亲手栽种的大树下,“绿荫里”建设路文化商业步行街绽放着新时代的活力与魅力。

70年的绿化进程,让石河子市充满了“绿能量”。这座城市始终坚持“先栽树,后修路,以树定路,以树控制规划”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五统筹”原则,实现了城市绿地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协调统一。以“东优、西展、南进、北扩”的城镇发展空间布局为指引,以绿网体系建设为核心,如今石河子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已达43.6%。

70年来,这座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设的城市,虽然历经风雨,但城市规划的大框架始终未变。城市中心为行政区,南面是繁华的商业区,西面是工业区,中间以公园和防护林带分隔,北面和东南则有村庄。道路布局采用方形路网,形成内、中、外三环加放射式的交通网络。沿路绿树成荫,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整体呈现出园林城市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石河子市在城市改造和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成功打造了一批全龄参与、便捷可达、设施完备的体育公园。同时,城市绿化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植树造绿等多种方式,打造了大量的小游园和口袋公园。这些公园绿地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为市民提供了众多的游憩空间。

如今,这座与新中国同龄的军垦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超过15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的服务半径覆盖率高达95%以上。城市内林网公园体系纵横交错,大中小公园服务层级完善,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全龄化的休闲场所。石河子市因此荣获了联合国“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迪拜奖,以及“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殊荣,被誉为“戈壁明珠”。

1949文化广场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融合了人民电影院、22兵团领导人创业旧址等多个文化场所。广场上的雕塑群,如“挺进石河子”“军垦生活”“工业记忆”等,充满了军垦元素,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生动呈现了军垦历史人文故事。这里成为了市民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此外,石河子市还通过绿色慢行网络将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态、游憩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绿融合”军垦文化体验路。在这条路上,市民和游客可以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感受军垦文化的魅力,了解兵团精神的内涵。

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石河子市也注重提升城市的服务性和便民性。石河子第二工人文化宫、石河子市民中心等已全面投入使用,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和政务服务。

每当夜幕降临时,这座年轻的城便会上演一场璀璨夺目的城市灯光秀。高层建筑上霓虹闪烁的彩灯,如同繁星点点,将这座城市的夜晚装扮得如梦如幻、魅力无穷。无论是漫步在街头巷尾,还是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城市,都能感受到她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佳宜  武晋峰  实习生  李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