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兵团成立70周年|石河子市:“戈壁明珠”展新颜

2024-08-08 10:48:47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大会现场。朱其摄】

石河子市:“戈壁明珠”展新颜

图片

鸟瞰八师石河子市。(资料图片)/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供图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

这是诗人艾青写给八师石河子市的诗。20世纪50年代末,艾青目睹短短几年时间,荒凉戈壁上崛起了一座军垦新城,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年轻的城》。

石河子市是一座因兵团而生、因兵团而兴、因兵团而不断开拓进取的城市,是一座拥有红色血脉的城市。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师石河子市,先后视察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八师一四三团,了解兵团屯垦戍边历史,以及兵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兵地融合发展等情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石河子市的发展完美地诠释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这里,既是兵团精神的核心发源地之一,也是兵团精神的重要践行地之一。赓续红色血脉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前屹立的是王震将军的雕像。今年87岁的老军垦曹运铭看着雕像说:“我是1950年跟着王震将军来到石河子的。当时,除了飞沙走石,这里一无所有,官兵在这里战冰雪、斗风沙,在亘古荒原拉开第一把犁,纺出第一缕纱……”1949年以前,石河子只是玛纳斯河冲流而过的一条卵石沟,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头、仅有几户人家组成的荒凉世界,到处是荒地、沙丘和碱滩,芦苇丛生,芨芨草、红柳遍地,北部有沙丘起伏,大风起时黄沙漫天。曹运铭清楚记得,1950年初,就在这片戈壁荒滩上,王震将军大声宣告: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建起一座新城。但仅有想法是不够的,必须拿出合理规划,王震将军从上海请来规划专家。1951年,规划设计小组拿出石河子城市建设方案草图。当年5月,石河子城市建设大幕开启,年底即建成土木结构平房733间,修筑道路14.7公里。  在曹运铭的记忆中,规划图里城市道路设计宽广,防风林带布局合理,这些都为后来建设绿色美好城市奠定了科学基础。当时两层楼高、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是二十二兵团机关办公楼,被称为“军垦第一楼”。后经改建,成为现在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在石河子市中心的军垦文化广场上,“军垦第一犁”雕塑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当年军垦战士人力拉犁开荒的艰辛。据史料记载,1950年以前,新疆不能生产一斤铁、一斤钢,农牧民耕地用的都是木犁,甚至打马掌用的铁料,也要从国外购买贩运。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官兵们节衣缩食,用省下来的费用发展工业。1958年,八一棉纺厂开工建设;1960年,棉厂投产;1961至1966年,八一毛纺厂、八一糖厂、八一织染厂、八一造纸厂等19个工厂先后建成……第一代军垦战士人拉肩扛、挖渠引水、改造苇湖、开垦荒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纺出了新疆第一缕纱,织出了新疆第一匹布,榨出了新疆第一块方糖。1975年4月,国务院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其所属师建制,并设立石河子地区和石河子市。1981年,考虑到新疆的特殊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恢复被撤销的兵团。此时,兵团开始了“二次创业”,农八师建制同时恢复,与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为同一机构、两块牌子,与石河子市合署办公。如今,石河子市和其他兵团城市一样,实行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建设,昔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城市,再次证明了“人定胜天”的人类历史进程。再绘发展蓝图  有人说,人类文明是从砍倒第一棵树开始的。然而,石河子却截然相反,它的发展是从种树开始的。以树为城是石河子的一大特色,第一代垦荒者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一开始就定下了“先栽树,后修路,以树定路,以树控制规划”的发展思路。盛夏时节,漫步在石河子市的广场上,可以看到各族职工群众载歌载舞。如今,石河子市绿化覆盖率达42%,被联合国评为“人居环境改善良好城市”。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充分展示了石河子市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执着追求。在一代代兵团人的不懈努力下,“戈壁滩上建花园”的石河子市,职工群众生活日益改善,城市环境宜居宜业宜游,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交通建设日新月异,焕发出熠熠风采。近年来,石河子市始终把“当好兵团改革发展稳定的排头兵领头羊”作为肩负的使命,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敢于创新、勇于突破,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团场综合配套改革顺利推进,机构改革完成支梁架柱,国资国企改革迈出坚实步伐,“政”的职能不断健全和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石河子市深化改革成效显著。城市发展,产业为基。多年来,石河子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氯碱化工产业始终保持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新材料产业成为工业经济重要支柱,形成煤电铝及高性能铝基电子材料产业格局。如今,石河子市在田野广泛使用无人机、采棉机、北斗导航……高新科技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标签”。以往春播秋收季节,田野里千军万马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行走于广阔田野上的各类大型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上,石河子市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质增效,强力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在农业总产值比重中占据“半壁江山”,生产的葡萄、甜瓜远销疆外,鲜食葡萄入选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100个品牌农产品”名录,炮台甜瓜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名录。  2015年3月,新疆首列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铁路专用线从石河子市发出;2015年12月,石河子花园机场通航……在农业、工业不断升级的同时,构建“铁陆空”无缝对接的大物流体系,石河子市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70余载栉风沐雨,70余载春华秋实。当挖渠的号子声渐行渐远,地窝子慢慢被风沙吹逝,石河子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殷切期望,再次激发出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眼前这座军垦新城将继续抽枝、散叶、开花!(本刊记者 杨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