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红山嘴四级电站
红山嘴水力发电厂现有5座电站,分别是:一级电站、二级电站、三级电站、四级电站、五级电站。其中四级电站是石河子最早的水力发电站。
1959年,自治区计划委员会确定兵团在石河子需建成年产3万锭的纺织厂、日处理1000吨甜菜的糖厂和年产1万吨的造纸厂各一个,这些厂担负着国家分配的生产任务。当时石河子只有840千瓦时的柴油动力,主要供给已建的粮油加工厂、机械厂和木工厂等工业用电,电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1959年4月2日,自治区计划委员会以计工字[1959]第21号文件批准兵团在石河子红山嘴兴建一座水电站,名为“玛纳斯河二墩电站”,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工程二团。1960年6月,“玛纳斯河二墩电站”改名为“红山嘴四级电站”。1960年1月,电站工程开工。4000余名建站职工在仅有少量挖土机、推土机的条件下,利用原始的生产工具十字镐、铁锹、扁担和自编的红柳筐,人挖肩挑,忘我劳动。无论是在40℃炎热的夏天,还是零下30℃的严寒冬季,他们都坚持夜以继日地劳动,有的连续工作26小时,有的32小时,最多的达到46小时不休息。通过连续奋战,只用了11个月的时间,在1961年6月28日实现了3号机组的投产发电。8月13日,2号机组也运行投产。
四级电站投产发电后,为解决石河子及其附近兵团所属农场的工农业生产用电问题,1965年1月,五级电站工程开工建设。10月1日,五级电站3号机安装完毕并试车一次成功,正式发电投入运行。到1969年5月,五级电站2号机、1号机和四级电站1号机相继投产发电。红山嘴电厂四、五级电站6台机组全部安装完毕,装机容量1.8万千瓦。1970年发电量总计7130万千瓦时,支援了石河子垦区工农业生产。
随着自治区、石河子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乌鲁木齐和石河子用电负荷日增,电力供不应求,矛盾日益加剧,进而影响到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较大损失。在这种形势下,建设玛纳斯河二、三级电站势在必行。1976年7月,自治区水电局和基本建设委员会先后发文批准玛纳斯河二、三级电站的建设。1976年秋,在当时石河子地区电站指挥部统管下,调集了石河子垦区农牧团场18个单位的近万名职工,开往红山嘴工地安营扎寨,玛纳斯河二、三级电站土建工程正式开工。到1981年11月6日三级电站3号机并网发电,红山嘴电厂四座引水式梯级电站13台机组全部投产,为石河子垦区生产生活用电和乌鲁木齐市部分地区用电提供了保障,该厂也成为自治区水力发电的骨干企业之一。
1999年3月,石河子电力行业经过重新组合,成立了新疆天富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红山嘴电厂成为公司的主力电厂之一。面对电力供应日益紧张的矛盾,该厂利用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四级、五级电站分别扩建了一台4000千瓦的发电机,又于2005年2月24日在玛河上游开发建设了兵团“十一五”重点电源建设项目——玛河一级电站,2007年建成投产。四、五级扩建工程的完工和玛河一级电站的建成投产,使该厂装机数量由最初的13台增加到19台,总装机容量11.50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4.7亿千瓦时以上,成为兵团目前最大的水力发电厂。
作为兵团建厂最早的水力发电厂,红山嘴电厂从建厂以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电生产和水电建设史上的奇迹,在兵团水电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该厂曾先后荣获国家水利部优秀水电站、部级先进企业,部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级卫生红旗单位、自治区级安全文明小区、兵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国家级全民健身先进集体、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师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和师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殊荣。该厂还利用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拓展对外水电安装市场,先后承揽了蒙古国都日根电站、玛纳斯塔西河电站、农六师古尔图河电站的金属结构制作和机电设备安装,创产值200多万元。
自1961年6月28日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红山嘴水力发电厂已累计发电70多亿千瓦时,实现利税6亿元,为石河子垦区经济建设和兵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
20世纪60年代石河子红山嘴水电站
1961年,王震视察玛纳斯河四级电站和红山嘴电厂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