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8月18日,由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组织主办的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示范观摩技术交流会分别在八师133 团、134团示范种植基地举行。交流会上,来自行业领域的农业专家向参会的农业技术研究人员和农业种植户们详细介绍了目前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
在133 团1连鲜食花生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地,种植户随机取样,现场称重,鲜食花生平均单株带壳果重95克,预估带壳鲜果单产除杂后可达到每亩696.6公斤,有效坐果率较使用传统PE地膜高出11.57%,亩增产 9.98%,当年生物降解率达到70.65%,生物降解地膜优势明显。
在134 团1连,首次使用超薄生物降解地膜种植的62亩育苗移栽加工番茄示范基地,通过配套覆土技术,不仅降低了土壤温度,日灼和烂果率也明显降低,农作物品质明显优于使用PE地膜试验区,当年生物降解率达到70%以上。
134团番茄种植户周海丽介绍:“我在自己的西红柿地里用了生物降解膜后,发现与往年有明显不同,薄膜都降解成碎片了。去年我对它不太了解,也接受不了,今年用了确实感觉挺好的。”
近年来,传统PE地膜因难以降解,对农业种植和土壤环境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这一难题,在兵团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超薄甜菜专用生物降解地膜研发与应用”的技术支持下,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经过筛选和配方改进,在生物降解地膜研发与应用上取得重要突破。
试验数据显示,相较传统PE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不仅能满足喜凉、喜温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还能高效提高农作物种植单产和作物品质。在农作物机械收获时,传统PE地膜会缠绕在秸秆上、无法分离干净,会影响牲畜消化系统,秸秆也因此不能作为牲畜饲料再利用;而生物降解地膜可自然降解脱落,在机械收获时因为无膜缠绕,干净的秸秆还可作为营养丰富的牲畜饲料二次再利用,在节本增效的同时就像给农田披上了一件绿色环保的“新衣”。
“生物降解地膜完成降解之后,对作物土壤通风、透气有很大的帮助。即使今年降解留下5%、10%,到了来年翻到地里面,它也能百分之百降解,这对后茬作物的出苗有很大帮助。未来,生物降解地膜将会成为减少农田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甜菜研究所所长胡华兵说。
据悉,目前生物降解地膜技术即将在兵团其它师市推广应用,将主要应用于甜菜、玉米、花生、番茄、辣椒等农作物种植。未来,生物降解地膜还将应用于可降解衣物、餐具、购物袋等的生产制造,应用前景广阔。(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艺蒙 魏诚昆 实习生 武雪冉 通讯员 肖建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