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杏林春雨润边城——辽宁援疆中医专家“组团式”技术支援师市总医院纪实
纵令此身暂相许,终是医路援疆情。在石河子医疗战线上,活跃着一批来自黄海之滨——辽宁的岐黄儿女。他们心系边疆,甘于奉献,用祖国传统医学服务边疆各族人民,深受石河子职工群众的信任和同仁赞誉,续写了一曲辽宁中医“组团式”援疆的新篇章。
何颖:担实援疆的使命责任
2023年5月,作为辽宁省第十一批对口援疆干部人才、辽宁开原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何颖来到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师市总医院),开启了她为期一年半的援疆之旅。
从那一天起,无论是在师市总医院,还是在所属社区门诊,或是中医医疗下沉总院所属149团分院,何颖总是奔忙在坐诊带教、示教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业务培训、中医知识专题讲座、下乡义诊的路上,倾心服务八师石河子市各族职工群众万余人次,开出处方5000多张,针灸3000人次以上。
何颖常带领患者和同仁,坚持推广古法八段锦,成为病区一道亮丽风景。她就像一只萤火虫,不断散发着光芒,走到哪里,就把中医适宜技术针灸、刺络、刮痧、麦粒灸、中药包熥疗、督脉灸、埋线治疗、中药塌渍及中药贴敷等带到哪里,把鲜明的中医特色和显著的疗效送到百姓当中。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时,是10点上班,可不少患者早上6点就拿着小板凳来排队,所以,何颖通常9点之前就到岗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社区求诊的患者病症多样,情况复杂,何颖在治疗过程中欣喜地看到,通过中药饮片和针灸联合治疗,对不少患者效果显著。患有小儿淋巴结肿大、小儿腺体肥大的孩子,通常通过口服中药就能基本痊愈。
时间久了,大家都喜欢来找何颖看病,于是,与日俱增的门诊量和高强度的工作,使得何颖累倒了,她无奈地通知大家,下午暂停就诊。可第二天刚踏进门,就见办公桌上放着热乎乎的鹅蛋、馕以及水果等物品。在精美的手工鞋垫下附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何大夫,注意保护好身体。”这一幕场景令何颖至今难以忘怀。
何颖深知,技术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每逢查房、带教学习、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等,她都会组织团队年轻医生、实习生共同参与。她常常带着年轻中医师走进病房,结合具体的病例,引导学生勤于思考,让在场医生阐述自己的思路和方案,并予以点评指导,使临床医生受益颇深。
“敬业精神和平等对待病患是何颖最可贵的品格,也是我们要终身学习的。”何颖的徒弟张莎深有感触地说,“有一次,何颖老师在盛夏巡诊时忙碌了一整天,中暑了,可是,她仅休息了10多分钟,就说:‘不能让病人久等!’紧接着强忍着身体的不适继续接诊患者,我们都深为感动。”
白宁:守护基层群众的杏林使者
来自辽宁铁岭的中医专家白宁,来到石河子后一头扎进距离石河子市区40多公里的147团,服务当地百姓。
今年8月,张生(化名)步履蹒跚地走进白宁的诊室,说自己腰部疼痛并伴有双下肢放射痛多年,很痛苦。
白宁接诊后辨证施治,为张生开了中药汤剂口服,同时,配合传统针灸治疗,让张生告别了多年的顽疾,后来,张生为此连声道谢。
自古以来,中医有“一个老头,三个指头,一个枕头”之说。白宁也有自己的“文房四宝”,即汤剂、针灸、推拿、火罐。他将这些传统中医手段融会贯通,综合施治,使得疗效显著,在白宁并不宽敞的诊室里,挂满了他治愈的患者送来的锦旗,不少还来自沙湾、玛纳斯、昌吉、乌鲁木齐等地,这些锦旗无声传达了大家对白宁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中药用药的剂量,白宁老师总是把他的经验方和经典病例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对我们的启发很大。”一直跟随白宁学习的两名医生说。
据了解,自白宁到147团分院中医科以来,先后开展了中药汤剂、中药颗粒、代茶饮、针灸、艾灸、拔罐、刺络放血、中药塌渍、中药熏蒸、穴位贴敷、温灸、刮痧等多种中医疗法。147团分院院长董玉堂感慨地说:“在白宁的带领下,147团中医适宜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群众越来越信任中医诊疗技术了。”
代玉:把奋斗的足迹留在“第二故乡”
代玉是辽宁铁岭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自从来到石河子,她开展的中医心脑病门诊吸引了众多患者慕名前来。对待患者,代玉始终耐心细致又专业地解答患者的疑难问题,通过“望闻问切”,全面把握患者病情,精准用药。
平日里,代玉要坐诊带教、示教查房、业务培训,开展视频讲座等工作,非常忙碌,但代玉依然克服困难,定期下沉到师市总医院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社区卫生服务站义诊,带动服务站中医药及中医特色疗法工作的开展,在社区义诊上千人。
她引进中医药进社区,拓展中医特色疗法针刺、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并紧锣密鼓地抓培训、强队伍。代玉还优化了三伏贴配方,将多病一方优化为专病专方,疗效显著。
2023年10月,代玉赶赴叶城县中医院、人民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开展巡回义诊和帮扶服务,更为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医疗环境条件以及百姓对中医药治疗的强烈需求。虽说有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但代玉依然热情帮助当地百姓解决病痛、普及宣传中医文化、养生保健知识。
2023年10月,代玉收下师市总医院中医科两位中医师为徒。收徒后,代玉时常从中医思维及诊疗上进一步提升徒弟的临床水平,并给她们分享名家讲座及临床经验。
代玉不定期地为中医科团队进行中医临床小讲座,抓实中医理论基础,提振“学习型”团队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大家的临床技术水平。休息时间,代玉仍不放松学习,带领中医科团队参加“针灸特色疗法治疗中医脑病与并发症研修班”“全国微创埋线培训班”“经方临床应用提高班”“全国经方大会”等学习培训,还将所学心得传授给中医科的同仁,共同进步。
刘文玉:到基层去 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前不久,辽宁援疆中医专家刘文玉刚来到师市总医院143团分院义诊现场,就被当地职工群众团团围住了。义诊一直持续到下午,过了饭点,刘文玉却丝毫没有在意,反而忙着问诊。
基层百姓对中医药服务的迫切需要,感染并激励着刘文玉毫不犹豫地下沉到基层单位工作。在石河子市50社区下沉帮扶期间,为提高社区中医诊治能力,刘文玉新开展了中药贴敷、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进一步满足了社区居民对中医中药诊疗的需求。
“社区居民贾先生和他的家人把写有‘医德高尚暖人心 医术精湛传四方’的锦旗送到我手中,并送上诚挚感谢时,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为石河子的老百姓多做点事。”刘文玉回忆。
下沉到师市总医院143团分院帮扶中医工作时,刘文玉主抓医院中医内涵建设,提升扩大中医药治疗占比,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中医药治疗技术水平。
通过调研,刘文玉了解到,143团医院仅有两名中医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医力量薄弱,中药品种匮乏。她言传身教,着力在坐诊带教、丰富中药品种上下功夫。对患有支气管炎、肺炎、高血压病、冠心病、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患者,她开展相应的穴位贴敷、耳穴压豆、艾灸、中医塌渍等中医适宜技术,并在医院内科、急诊科、儿科等科有效开展相关工作。刘文玉说:“在基层,重要的是我们要将健康的生活理念传播开来,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基层医院无缝对接,只有这样,基层医院才能不断发展,群众的就医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张世月:服务基层的援疆工作队长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来自辽宁阜新市的中医专家张世月经常奔赴叶城县开展义诊、培训、健康宣教、教学查房及经验交流。
在叶城县乌夏巴什镇卫生院及恰尔巴格镇,张世月等专家开展的义诊活动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热烈欢迎,不少老年人还特地赶回家拿来病历、资料,排队等候专家的诊治。患者苏木坛·马木提激动地说:“我脑出血瘫痪了一年半,张医生给我推拿按摩了很多次,还帮我治疗,不用花钱,家门口就能看病了!”
2023年9月,张世月主动要求到师市总医院石总场(北泉镇)分院中医科,帮扶开展中医康复工作。
张世月到医院后,实地调研,边坐诊边协助科室团队进行病例分析,并提出合理化诊疗方案。他把自己多年从事中医临床的工作经验,所擅长治疗的中医消渴、痹症、失眠、眩晕、中风、颈、肩、腰腿痛、痛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中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案,无私传授给团队医护人员,围绕着“如何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中医团队”为目标,指导医院完善中医科室建设,制定科室长期发展规划和人才梯队建设。
张世月充分发挥自己在医院管理、科室建设方面的经验,卓有成效地为石总场分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贡献力量。此外,张世月每周还专门抽出4天时间,到石河子市6社区、石总场(北泉镇)龙福泉、文化宫、泉水地、清泉、军垦、明珠、兴盛等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广针刺、艾灸、刮痧、拔罐、溻渍、电疗、中频离子导入、干扰电、中医穴位贴敷治疗等中医适宜技术,诊治病人7000余人次。
在基层服务期间,张世月不满足于简单地给患者把脉问诊,解除病痛,还向居民们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广泛宣传八段锦、叩齿养生等中医预防保健知识以及中医理论、中医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提升各族群众中医防病、治病、康养的认知能力,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一年半时间里,张世月在专家门诊出诊348次;诊治患者7000余人次,其中专科病种特色诊疗380次;科室教学查房190余次;疑难病例会诊、讨论近300次;开展或参与新技术、新项目8项。
韩喆:愿留德技在边城
2023年5月,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三病房主任中医师韩喆主动报名,随辽宁“组团式”援疆中医医疗队开启了支援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的援疆工作。
韩喆敬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医术,被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称道。
今年60多岁的张大叔患特应性皮炎20余年,反复发作。半年前,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周身散发米粒大小红斑、丘疹,瘙痒剧烈,到多家医院求诊后,他的病情也没见好转。韩喆辩证治疗,使用中药方剂,用3天时间就让张大叔的皮疹消退了。随后,韩喆调整用药,在一周后治愈了张大叔。消除了病痛折磨的张大叔非常高兴,亲手制作了一面锦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今年7月,50多岁的张玲(化名),因患有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走进韩喆的诊室。经历了一个月的病痛折磨,张玲的皮疹色沉明显,疼起来彻夜难眠。
考虑患者肝经火旺,可予清肝火,通经活络治疗。除了传统西医治疗方法外,韩喆立即给张玲进行针刺治疗,当晚,张玲的疼痛明显缓解。复诊后,韩喆又连续对张玲施以针灸,终于能安睡的张玲对韩喆百般感激。
2023年7月,18岁的阿提姑(化名)求诊时,她的周身弥漫性红斑、肿胀,还有丘疹、水泡。阿提姑患的是皮肤科的重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过敏反应,有一定死亡率。韩喆立即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并在石河子首次使用生物制剂(益赛普)治疗,使阿提姑的病情迅速得到控制,阿提姑及其家属对韩喆感激不尽。
张秋:“把中医的种子留下来!”
凭借20余年丰富的中医心病临床经验,张秋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赢得了同行和患者的一致赞誉。她倡导建立的“中医心病诊疗专科”填补了石河子中医门诊空白,她每周都要去社区义诊,她还传承国医、用心带教,被同仁们亲切地称为“大连好中医,知心秋姐姐”。
张秋除了担负师市总医院大量的临床中医工作外,还要抽时间下沉到社区、团场,用岐黄之术服务各族职工群众,守护百姓生命健康。
她每周抽出两个上午的时间,到石河子市48社区卫生服务站义诊,方便周边群众,尤其是年老体弱的患者就医。截至目前,她义诊的患者达3000人次以上。
张秋至今还记得,一年前,48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比较简陋,只能开设简单的诊疗项目。自张秋到来后,服务站陆续新增了中医科和多个中医理疗项目。由她倡导开启的智能化中药房,医生在电脑系统上开好的中药方剂,经过设备调配、研磨,瞬间就变成按剂量包装的盒装颗粒,既方便患者服用又适合外出携带,深受欢迎。
“在医疗领域,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正是张秋医生的到来,用精湛的医疗技术、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帮助我们站解决了许多棘手的医疗难题,让许多患者重获健康。”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李芳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往大连援疆工作队。李芳说:“张秋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她把宝贵的医疗知识和经验传给了我站医生,让我们有了发展和服务百姓的后劲儿。”
作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张秋擅长应用中医经典理论及中医经方治疗心脑病,尤其对于中医心系疾病的诊疗有着独到经验,应用中医专病专方诊疗经验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系疾病疗效显著。她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老年病科、神经科等科室深入调研,针对中医专病技术人员缺乏、中医专科建设后劲不足等实际,确立了以“中医药医疗技术援助”为核心的援疆理念。
据不完全统计,自援疆以来,张秋诊治当地患者已超过4000人次,她的专家门诊日接诊量约为30人。其中,中医心脑病专家门诊的预约率及复诊率均达到70%以上。(通讯员 康晓东 陈世江 李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