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哥哥,我们种的是什么?”
“这是黑种草,会开蓝色的花。它的种子是新疆本地常用的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散气通阻等功效。”
4月25日下午,石河子第十一小学种植园里格外热闹,小学生蹦蹦跳跳钻进苗圃,与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的师生组成“播种搭档”,在欢声笑语中开启了一场别样的劳动“派对”。不一会儿,金银花、黄芪、党参等10余种中草药种子在校园里“落户”。
4月25日,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师生为石河子第十一小学学生讲解中草药知识。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优 摄
这是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石河子第八中学和石河子第十一小学共同开展“劳动教育+中医药传统文化”大中小一体化教育创新活动的场景。
“开沟时尽量靠近滴灌毛管,这样种子才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苗圃旁,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马丽仔细叮嘱道。大学生们一边挥锹开沟,一边为身旁的小学生们讲解中草药知识,小学生们则轻轻撒下种子,再用小手为种子覆上泥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我们希望把中华民族‘耕读传家’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劳动教育深度融合,让中医药文化从书本上的简单文字,变成学生们记忆深刻的独特体验。”马丽说。
4月25日,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师生与石河子第十一小学学生共同种植中草药。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优 摄
此前,石河子大学药学院还在石河子第八中学开展金银花种植实践,让《本草纲目》中的中医药知识落地成为“三犁九耙”的劳动实践。学生在检测土壤墒情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在观察药苗生长的同时体悟劳动精神。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刘雯霞介绍:“我们将构建‘高校专家+中小学教师+非遗传承人’协同机制,优化课程设计,开发‘劳动护照’学生成长档案,启动大中小学生共同参与的‘丝路药香’主题竞赛。”
当天,“青少年中医药文化传承馆石河子大学西域传统医药展览馆分馆”在石河子第十一小学揭牌,展示了一批中草药标本,引导学生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优 实习生 何雅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