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梅:“心神”守望绽芳华

2025-02-27 12:15:51 来源:石河子零距离

【大会现场。朱其摄】

“心神”守望绽芳华——记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张庆梅

近三十年的责任初心,专注于病因复杂的神经内科领域,从莘莘学子成长为边城该领域的佼佼者。她,就是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庆梅。

1999年,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张庆梅,怀揣着“救死扶伤”的朴素理想,踏入了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大门。

面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与无助,五年间,她在精神科与心理科潜心钻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磨砺出一颗对患者疾苦感同身受的医者之心。

2004年,她通过层层理论、实操考核,招考进入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开启了长达21年的神经内科疾病的求索之路。

“神经系统的疾病复杂而隐匿,患者往往承受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折磨,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才能点燃患者希望之光。”张庆梅说。

为了精进医术,她远赴上海华山医院进修深造,随即又在新疆医科大学攻读完硕士学位。从一名普通医师成长为主持科室工作的副主任、主任医师。

她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

图片

有着数十年临床经验的张庆梅,擅长眩晕、头痛、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病、脑血管病等的诊治,以及神经罕见病的康复、电生理相关技术。

她亲历了科室的成长。2011年,医院神经内一科独立成科,成为西部帕金森联盟单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科学的康复方法和心理调适,神经内一科帮助众多老年患者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2024年,科室牵头成立了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并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签约,成为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成员单位。

图片

而今迈步从头越。2024年5月,随着现代化新院区开院,神经内一科功能、设施、环境日趋完善,不仅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还汇聚了一批优秀的医护团队,日益成为边城乃至兵团神经领域亮丽“名片”。

初春的午后,一位因重症肌无力导致吞咽困难、全身无力的患者被家人推入诊室。张庆梅迅速判断病情,带领医疗团队,当天完成检查并启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患者出院时,紧握着张庆梅的手,含泪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这一幕,只是张庆梅数十年神经内科医疗生涯中救急解危的一个缩影。

神经内科疾病种类繁多,许多病症罕见且凶险。张庆梅深知,唯有迎难而上,求尊问教、多学习、勤实践,才能突破诊疗瓶颈。

图片

多年前的一个初夏,50岁的张先生因肌无力辗转求医,慕名找到张庆梅。张庆梅通过仔细检查,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她要求张先生即刻检测其雄激素受体基因。

果不其然,张先生被确诊为肯尼迪病。这是一种发病率仅百万分之一的罕见遗传病,虽不能完全治愈,但经过张庆梅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张先生的生活质量。

张先生家人感慨地说:“多亏了张主任的坚持,搞清了病因并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除了大量的日常诊疗工作外,张庆梅还承担着科研和教学任务。

近年来,她参与主持多项师市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3篇,并多次荣获八师石河子市科技进步奖。

作为兵团劳动能力鉴定医学专家库成员、中国卒中学会高级会员,她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她还担任石河子大学及医学院的授课任务,每年授课140课时以上,用过硬的理论实践知识,引导培育青年学子的追光之路。

图片

在张庆梅的带领下,神经内科形成了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医疗组负责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组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服务,技师组则在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团队凝聚力增强、学术氛围浓厚。

她着力培养青年骨干,送技师进修电生理技术,鼓励护士考取神经心理测评资质。科室近五年申报课题11项,开展肉毒毒素治疗等新技术3项,团队在师市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连续多年被医院评为“文明科室”“优秀医疗团队”“优秀护理示范病区”,成为该院的标杆科室。

“科研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落地为患者带来福祉。”张庆梅说。

在张庆梅的眼中,“医者”二字不仅意味着技术精湛,更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与温情。

图片

她常常深夜接到急诊电话,披星戴月赶往医院。面对纠结焦虑的患者家属,她耐心沟通交流。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她主动协调各方,尽可能为患者节省费用。

一个隆冬的夜晚,一名34岁男青年因突发神经系统疾病,被120送入急诊科。

闻讯的张庆梅迅疾穿好衣服,冒着风雪快速赶到,并立即组织团队进行紧急救治。

患者脱离危险后,她让团队成员先回去休息,而她自己依然守护在病房,直至天亮。

护士长杨秀春感叹道:“这就是张主任常说的,医务工作者的时间常常不属于自己,而是随时属于患者。”

不仅如此,张庆梅更是许多患者眼中的“曙光”。

因视神经脊髓炎导致截瘫的王慧(化名),入院时几近崩溃,患者和家属都被“绝望和压抑”的氛围所笼罩。

看到患者及家属脸上布满阴云,张庆梅笑着一边宽慰,一边迅速明确诊断。情急之中,连夜联系核磁检查,并亲手制定激素联合免疫治疗方案。

最终,王慧从卧床到重新站立,仅用了短短两周时间。

“您不仅是天使,更像是我们的家人。” 出院时,王慧紧紧拉住张庆梅的手,不愿松开。

在张庆梅看来,医生的职责就是守护生命,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患者需要,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前。

因为她深知,每一次全力以赴,都可能换来一个生命的重生。

晨光中,张庆梅依然保持着她惯常的工作作风,从办公室走向病房,一段不长的距离,她坚定地走了半生。而且,还将继续走下去。(通讯员 康晓东 陈世江 李佳瑞 丁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