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近日,石河子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与多学科团队协同作战,为一名仅1岁1个月的急性肠套叠患儿实施结肠镜下复位术,精准操作打通生命通道。这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营救,不仅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巨大创伤,还为患儿术后零并发症、快速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前,患儿因阵发性哭闹、脐周剧痛、喷射性呕吐及典型“果酱样”血便急诊入院,B超确诊为“肠套叠”。
据了解,肠套叠可能迅速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血液循环受阻、肠梗阻、肠坏死接踵而至,套叠肠管每延迟1分钟,坏死风险就增加一分。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微创的方式,为患儿打通生命之路。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消化内科团队迅速制定“内镜优先、外科托底”的治疗方案,决定首先采用肠镜下复位术,为患儿进行复位治疗,内镜下复位困难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为患儿实施精准全麻后,消化内科医师操控结肠镜探入蜿蜒肠道。镜头下,套叠肠管已呈暗红色,黏膜糜烂渗血,黄白色脓液积聚,多次常规复位尝试均告失败。关键时刻,医师果断加装透明帽辅助器械,通过“充气-推送-调整角度”的毫米级操作,历经数十次精准发力,终将套叠回肠管缓缓推回回盲瓣。整个手术如“肠道拆弹”般惊心动魄,全程仅耗时30分钟,患儿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患儿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经过几天的观察和治疗,已顺利出院,回归正常生活。这项技术的应用,为儿童肠套叠治疗提供了更安全精准的模式,彰显了现代儿科诊疗向微创化、个体化发展的趋势。
据了解,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期的特有疾病,发病率较高,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X线或超声波下介入复位技术及外科手术。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缺点。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结肠镜下复位已成为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一种新选择。
这是人民医院完成的第5例结肠镜下肠套叠复位术,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
医院提醒广大家长:小儿肠套叠的症状往往较为典型,包括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等。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