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人民调解硬核解纷 农民工忧“酬”变欢“薪”

2025-04-09 12:29:00 来源:石河子融媒

【大会现场。朱其摄】

“他把钱打给你后,你就给我发个截图。如果他一直没打钱,你就在微信上说一下,我这边再督促他付你的工钱。”4月2日,在师市人民调解中心,调解员吕江红一边轻声对申请人姜建伟说着,一边加了他的微信,以便于后期跟踪落实协议履行情况。

我为群众办实事

图片

“每一件案子都是前有申请、中有调解,后有回访落实,还要建立完整的卷宗,而不是口头上调解完了就完了。”吕江红说。

吕江红这次调解的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欠薪纠纷。司机姜建伟是从河南来石河子市的打工人员,从去年到今年3月受雇给一位秦姓车主开货车。工作结束后,尚有9000元工资没有结清。姜建伟多次追讨无果,便来到师市人民调解中心申请调解。

此类的欠薪纠纷调解是师市人民调解中心多种类调解工作内容中的一项。今年一季度,中心成功调解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311件,为群众争得利益982万元。

农民工讨薪纠纷调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劳动领域、社会基层治理的鲜活体现。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近年来,该中心和师市相关部门共同构建起根治欠薪的牢固防线,通过不断优化调解机制、提升调解能力、创新调解手段,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中心与师市人社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通知》,推动了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前置,各基层调解组织主动融入清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由于业绩突出,2022年,该调解中心劳动人事争议调委会被人社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联、全国工商联联合授予“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称号。

该调解中心采取“调解先行、信访托底”的工作模式高效化解欠薪纠纷。在师市信访接待中心设置了访调对接工作室,选聘退休法官作为派驻专职调解员,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信访事项,采取“调解先行、信访托底”的工作模式,与劳动监察支队共同调解农民工欠薪纠纷。仅2024年,就成功化解欠薪类信访案件332件,为农民工追回欠薪2277.1万余元。

1月26日,从师市劳动监察万隆城维权服务站传来好消息,经过人调中心派驻该服务站调解员张建萍多日的努力,新疆骏诚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拖欠劳务工人工资纠纷圆满画上句号,44名劳务工人收到被拖欠工资785000元。

据悉,该中心调解员入驻该服务站以来,已成功调解3家建筑施工单位拖欠劳务工资纠纷61件,协议金额914500元。协议达成后,调解员主动跟进,督促欠薪单位筹集资金尽快履行给付义务,实现调解协议全部履行、笔笔到账。

1月27日,随着新疆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最后一名工人接过调解协议书,派驻师市劳动监察万达维权服务站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常凝成功调解劳务欠薪纠纷118件,协议金额94万元,其中46万元当即给付。

近年来,该中心坚持实施“嵌入布点”工作布局,紧扣护薪、暖企、便民目标,在前端用法律保护企业利益,后端正确引导农民工合法讨薪,从源头上化解劳务纠纷。中心接受师市总工会的委派,参与师市清欠劳务欠薪专项行动,协助师市人社局、建设局、工会、劳动监察支队开展清欠劳务欠薪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截至1月底,该中心东小路、信访、劳动监察、市民中心、市法院服务区,万隆城、万达服务点共成功调解各类纠纷499件,协议金额63371164元,件数、协议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当即给付199件,当即给付率达39.87%。

在农民工讨薪群体案件调解实践中,该中心围绕纠纷调解过程的严密性,总结出一套成功的方法和经验。一是细致梳理各方证据,详细梳理欠条、结算单、劳动(劳务)合同、工作证、考勤纪录等证据材料,同时了解工程进度、资金拨付情况等,理清案件的基本事实。二是明确各方诉求,总结争议焦点,耐心倾听农民工、班组长、包工头、公司等参与调解各方的陈述,梳理出双方在工资支付主体、数额、标准、时间、欠付原因等方面的争议点,找准问题症结。三是分开调解、协调,以求双方尽快达成共识。一方面积极与农民工沟通,缓和其激动情绪,并向其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他们采用合理合法方式维护权益;另一方面与建设单位、项目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包工头等沟通,说明拖欠工资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在双方初步达成共识后,促成双方达成调解意向,依法规范签署调解协议。

1月21日,农民工唐某、吴某将印有“执法为民解忧 依法为民做主”“人民公仆情系百姓 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等字样的三面锦旗送到八师147团为民服务中心,并对调解人员说:“太感谢你们了,在年前帮我们要回了‘血汗钱’。今天,所有工资都已到账,我们能安心回老家过年了。”

2024年10月,八师147团某硅厂与其他两家公司协商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和来料加工合同,从2024年3月至12月底期间,吴某、唐某等班组的121名农民工在该硅厂从事检修、加工等工作。完工后,由于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欠发工资共计1443879.48元。

受理调解申请后,师市人民调解中心派驻147团调解员李聚武着手安抚农民工情绪,引导大家合理合法维护权益,耐心讲解《民法典》《法律援助法》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帮助农民工了解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在了解了相关法律知识及拖欠农民工工资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后,三家公司表示,愿意尽快结清121名工人的工资,但因货物拉运和资金周转需要时间,他们愿于1月20日支付88%的工人工资共计1270000元,3月15日前支付剩余12%的工资。双方当事人签订了调解协议,纠纷得以解决。

2024年5月20日,在石河子市某制造基地,48名农民工建筑工人索要薪酬无果,情绪十分激动,公司报警寻求调解。为避免矛盾升级,师市人民调解中心派驻143团调解员侍燕多次与包工头、工程负责人沟通,从复杂的情况中找出了纠纷症结所在:讨薪工人数量比实际每日“刷脸”打卡上工的人数要多,工程负责人对未打卡的工人工资不予承认。为此,侍燕通过查阅工地安全日志、安全培训照片等资料,对争议焦点进行了核实。经过连续两天的调查调解,侍燕协助厘清了全部工资账目,成功帮48名建筑工人要回了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