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石河子市民纷纷走出家门,与满城春色撞个满怀。与往年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市民不再追逐热门景点,转而青睐“家门口”的休闲。大家或携家带口漫步小区绿道,或呼朋引伴赴小游园、郊野公园赏花打卡,在熟悉的城市里寻找春色。
漫步石河子街头,“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小游园景观,正是“创园”结出的硕果。近年来,石河子大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造出众多口袋公园、主题公园和郊野公园,这些地域成为市民游客享受慢节奏生活的绝佳去处。不管是亲子陪伴、健身锻炼还是文化体验,这些星罗棋布的绿色空间,以多样的功能和魅力,承托起市民游客满满的生态幸福感。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师市实施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和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主题游园5个。2025年,石河子市将合理利用未建绿地、边角地等改造小微空间,高质量完成口袋公园、绿地共享、城市绿道等绿化提升任务,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有机更新,“拆墙透绿”深入推进,曾经被围墙阻隔的绿色资源逐步向市民敞开怀抱,拓展了城市绿色空间,让“城在园中、园在城里”的愿景映照成现实。美中不足的是,一些不文明行为仍然存在,比如,在一些小区公共绿地还存在种菜现象,市民望“绿”兴叹;还有一些开放公园,因为人流量较大,环境卫生问题没能及时处理。
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要让“创园”建设更上层楼,要在利民和提质两个维度持续发力。在利民方面,建议建立多级联动机制,发动社区网格员、物业公司、辖区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新格局,让绿色空间人人共享,人人共建;在提质方面,里里外外整修,“绣花”式提升城市颜值,建议在传统管护基础上积极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高水平的智能管护。如上海世纪公园的无人机巡检、机器人智能安防等创新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样本。
绿色城市全民共建,生态福祉人人共享。“创园”建设尤其需要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我们既要文明游园、爱护设施,也要勇于劝阻各种毁绿损绿的不文明行为。“共治共享”理念越是深入人心,“推窗见绿”的美好愿景越能成为“出门即享”的幸福实景。(刘胜 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