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张示渊:检验老兵的输血新传
——记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张示渊
踏着晨光,早已过天命之年的他,总是第一个推开医院输血科的大门。白大褂衣袋里,常年装着老式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千余例疑难病例。
从检验科生化组技术员到输血科主任,这位亲历采供血体系从手工操作迈向智能化时代的“活化石”,以35年坚守与蜕变,续航生命新航程。
他,就是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输血医学科主任、主任技师张示渊。
时光回溯到1990年,21岁的张示渊每次要手工配制72种试剂,显微镜下的白细胞分类计数,比色法测血糖,如今这些早被全自动流水线取代的工艺,是他用近10载打磨夯实的根基。
“当年给新生儿做黄疸检测,采血针比头发丝还细,得盯着秒表精确溶血三分钟。”10年生化室的历练让他练就数值直觉。
一次夜班中,他敏锐发现肌酐值异常波动,坚持复检,竟揪出全院第一例横纹肌溶解症。
这种对异常指标的敏感,在20年后派上用场,多次化解输血危机。
1994年夏夜,初到检验科的张示渊正在值班时接到值班医生紧急电话,一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入住重症ICU,要求快速出检验结果,并询问可否做血气分析?
张示渊不假思索地说:“可以”。
其实,这个项目检验科才开展不过1个月。
检测血样在他的手里快速检出,张示渊看着光敏纸打印的数值PH:7.18,HCO3-8mmol/L,血钾k+离子3.5 mmol/L,血钠Na+指标130 mmol/L。发现患者电解质紊乱伴代谢性酸中毒,于是亲自将检测报告送至重症医学科当班医生手中,一起分析研判检验结果。
经过一夜的抢救,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上世纪90年代,石河子垦区每年因农药中毒失去生命的患者,不在少数。
他申请外派学习新技术,回来后,带着一腔热忱开展新技术项目CHE胆碱酯酶的检测,这项技术从血液离体到检测完成仅需15分钟。
通过数值定量分析技术可以第一时间为临床提供中毒情况分析,填补了垦区检验技术空白,同时也为急诊科争分夺秒、救助生命,夺得有利先机。
数十年的检验领域的深耕细作,在各类疾病检验、诊断、治疗和防控中,凭借其出色的专业能力,发挥了独特的关键作用。
“2012年,当我初入检验科时,内心满是青涩与懵懂,是张主任亲手带教,给予我在这个领域扎根生长的平台。” 检验医学科后继者、新生代主任刘晓聪深有感触地说。
在刘晓聪眼中,张示渊如同一位目光长远的伯乐,不仅提供成长的良好土壤,更积极搭建通往更高处的阶梯。全力支持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推动微生物专业领域改革创新。
刘晓聪满怀感恩地说:“在一次次的锻炼与挑战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蜕变,才有了今天”。
那场新冠疫情,作为检验科主任,他主动冲到第一线,拿着行李背包入住办公室,抽调科室人员迅速成立核酸实验室检测组。
抽调科室骨干支援四师医院、疾控中心,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他日夜坚守在第一线。
高血压病造成眼底出血,他没有退缩,肾结石疼痛,没有阻挡他,带领科室中老年成员承担科室值夜班工作,保障临床一线的日常诊疗工作。
当多脏器衰竭患者血标本在仪器中检测时,他意识到:“检验是疾病的翻译官,输血才是生命的接力赛”。
2023年秋,本可退休的他,再次担负起输血医学科重任。
面对科室人员短缺,老龄化严重,仪器落后的困境。在抢救RH阴性病患大出血的深夜,展示出老一代检验人的独特优势。先联系中心血站解冻去甘油血液400mL,再通过与麻醉手术科有效沟通,开启自体血回收术,将异体血用量控制在400mL以内。这种基于检验数据的精准输血模式,使医院用血量得到有效控制。
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张示渊,曾担任兵团医学会临床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第八师石河子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主任委员等职务,从事临床检验及输血医、教、研数十年,主要研究方向有输血临床实验室质控管理,临床生物化学,免疫与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管理。在质量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先后参与和主持兵团科技项目基金和师市科技项目基金,主持多项免疫生化新项目的开展。
荣获师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在现代临床医学体系中,输血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输血医学已成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这个经历过输血检验为一家到再分家,独立成科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自主持输血科工作以来,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肩负着全院临床医疗供血的重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血液传递,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生命托付。他带领科室严格把控每一袋血液的质量,精准无误配送至各个急需之处,确保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同时,他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和监督临床合理科学用血。参与全院临床科室疑难病例讨论及输血病例的临床会诊,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复杂病情的诊疗建言献策,助力医生们作出最优化的治疗方案,让每一滴珍贵的血液都能发挥最大的救命效能。
他带领团队,扩大诊疗范围和打造显著的技术特色,点亮患者生命的希望。
对于张示渊而言,一个坚守35年的检验输血人,执着与拼搏是他永远的座右铭。(通讯员 康晓东 陈世江 李佳瑞 丁德欣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