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据石河子文旅之声信息:
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75.86万人次,同比增长3%,实现旅游收入4.2525亿元,同比增长5%。
重点景区接待游客28.8万人次(辽疆生态公园16万人次、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4.5万人次、周总理纪念碑2.5万人次、军垦第一连2万人次、艾青诗歌馆1万人次、张裕巴保男爵酒庄1万人次、桃源农业生态旅游区1万人次、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园0.8万人次),幸福路步行街、建设路步行街、八一糖厂文创街区等重点街区接待游客17万人次,万达文商旅文旅系列活动、友好文商旅核心区接待游客21万人次。
·今日有话·
“五一”假期落下帷幕,石河子文旅市场再次展现出强劲活力,收获满满。从近几年表现来看,假日文旅产业火爆态势已成为新常态。
“总该来一次石河子”是这个假期的关键词,然而若想迈向“必须来一次”,需要的不仅是流量狂欢,更应是一场从物理空间到精神共鸣的全面升级。必须看到,石河子文旅产业近年来的不断升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彰显共和国军垦名城和兵团工业重镇的独特魅力、吸引不同需求的游客的“基本盘”,同时也有城市主动作为,积极打造文旅融合项目的“新风口”。
综观总体表现,依然有惊喜也有问题。流量时代,文旅产业必须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石河子不缺文化底蕴:军垦风范、工业遗存、非遗技艺等共同构成城市的多元文化图谱。石河子不缺爆款案例:绿荫里建设路文化商业步行街主打“集装箱”式装修、差异化营销;幸福路步行街以还原上世纪80年代生活场景为主题,将军垦元素融入到商业街,两个陈旧街区均变身网红打卡地。不过,部分景区还缺乏沉浸式体验的吸引力。
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交通网络的优化刻不容缓,既要破解停车难等问题,也要优化与其他景区实现直通畅联等问题。另一方面,更深层次挑战在于如何用“故事”织就文旅网络。各景区要跳出景点单打独斗的思维,以主题线路串联散落的文化珍珠,形成完整的旅游体验链条。
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不止是博物馆的展柜遗产,更是街头巷尾的生活剧场。石河子实现从“总要来一次”到“必须来一次”的跨越,需要我们既有对标国际视野,将“年轻的城”这一历久弥新的红色文化品牌推向全世界的雄心,也要有深耕本土文化的耐心,让每一条街巷都成为“读不完的历史书”。城市是一首未完成的诗,要在“火”中求进,在“热”中谋新,如此,石河子才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必须来一次”。(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