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的神经学科筑梦征程

2025-07-02 13:24:37 来源:石河子零距离

【大会现场。朱其摄】

从改革开放中走出的莘莘学子,到撑起兵团神经学科发展的中流砥柱,迢迢40载,李华书写着一位学者型医者的逐光之路。

1979年,中国大地涌动着改革春潮,李华以优异成绩考入新疆医学院,成为新三届大学生中的一员。

“那时候的我们,攥着录取通知书,就像攥着改变命运的钥匙。”回忆起这段往事,李华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

1984年,满载着知识与理想,她走进石河子市人民医院。1985年医院成立神经内科,她正式成为一名神经内科医师。

5年临床医学实践,李华渴望着知识的更新与升华。1989年至2000年间,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选派李华先后到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北大医院)神经内科、华西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生班进修学习。

图片

说起这段“学生生涯”,李华至今难忘的是,她在北大医院的一次经历。

北大医院教授在带教查房前,看到李华书写的病历有许多不规范的简化字,教授当场就把这份病历修改了一遍。当晚,和李华在一起住的医生将这件事告诉了李华后,李华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她立即穿好衣服,当即赶到医院,连夜就把全部病历重新写了一遍。

第二天,当这位教授再次查房时,看到李华书写的整洁规范的病历,既惊讶又高兴。

这件事对李华的触动很大,让她深刻感受到,医者必须严谨求实、精勤于细。

1989到1990年间,李华还曾拜师于全国知名专家——北大医院神经内科教授高素荣门下学习。在高素荣的指导下,她完成了数篇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论文。1992年,她还与导师高素荣一起,应邀出席了台湾大学举办的中国语言认知学术大会,发布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90年代初,李华还曾代表医院参加了兵团住院医师知识竞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当年,她又代表兵团参加自治区举办的住院医师知识竞赛,夺得第一名。1999年,李华当选为兵团“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图片

多年来,李华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2015年被兵团党委授予兵团首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同年获中国卒中学会组织贡献奖;2016 年,获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奖(基层);2021年获师市杏林名医等荣誉……

尽管诸多荣誉加身,可李华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她经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打造出一支优秀团队,才能真正提升区域医疗技术水平。”

从2002年担任神经内科主任到2012年的10余年时间里,李华带领神经内科由最初35张床位发展为三个学科:神经内一科(神经疾病)、神经内二科(卒中单元)、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达到120张床位,还有13张重症病房床位;康复医学科达到54张床位。

为了搭建多学科平台、防治康健一体化,更好地服务百姓,李华牵头成立了神经医学中心、脑卒中中心、兵团脑卒中红手环科普志愿者服务团以及师市脑卒中专科联盟、师市康复医学联盟。她带领着神经内科团队和康复医学科团队,将其建设成为兵团重点专科和培训基地,培养硕士20余名,一批批专业技术骨干人才从这里成长。李华带领的康复团队中,有2人获中国康复医学会奖励,还在2018年首届自治区康复医学会技能竞赛中获得“重症卒中康复”三等奖。

岁月的历练伴随着成长,李华历任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和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教授,还是自治区、兵团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兵团学术技术带头人、医院技术顾问。

2023年11月,李华退休返聘后,又致力于指导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医疗质量及团场二级服务能力建设,还带领着神经内一科和康复医学科两大团队,于2024年指导成立了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和睡眠医学中心。为更好地促进本区域学科发展,与沙湾市、玛纳斯县建立专科共建。该院康复医学科2024年获得国家卫健委康复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优秀案例,2025年获得自治区康复质控优秀单位(兵团唯一),成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神经内一科成为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单位。

李华长期从事脑血管疾病及认知神经心理学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兵团及师市科技项目多项,获兵团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兵团科普奖1项。2016年,她荣获兵团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18年,荣获中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2022年,获兵团首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除了临床及科研外,李华从事临床教学30余年,于2002年晋升教授,并成为第一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培养护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内科学三个方向以及研究生20余名,目前,许多学生在神经内科、康复医学、临床心理学、神经影像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片

华专注于临床、教学、科研一线工作近40载,善于解决本专业重大复杂疑难问题,长年承担本地区重大疾病及疑难危重病人诊治和抢救工作、神经系统临床重大问题及关键技术研究。她多次主持疑难危重症及重大疾病救治,尤其重症卒中多学科救治,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康复率。几十年来,她解决了多项临床及管理问题,参与成果转化、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及科普活动,她的医疗水平、学术水平和敬业精神获得业界认可,并被患者高度赞誉。

李华还曾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第六届委员会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九、十届全国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全科医学与基层医疗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磁共振学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兵团医学会内科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疆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神经心理和睡眠障碍专业学组副组长;自治区脑卒中质控专家;新疆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等级医院医疗质量评审员、兵团等级医院评审专家医疗质量专家组组长。

李华现任中国老年医学会流行病学与疾病预防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自治区康复医学质控专家。

李华的筑梦医路,不仅照亮了无数患者的康复之光,更为兵团神经学科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成为新疆本领域学科带头人,为兵团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华在2019年8月医师节曾撰写这样一首散文诗,名称为《医者,患者》。

我是医者,学医之路漫漫,前方是诗和远方;行医之路艰辛,我每天穿梭在生命的隧道里,忘记了春夏秋冬、忘记了至亲的问候!

我是患者,求医问药之路漫漫而艰难,前方的路在哪里?我在去医院的大路上!

我是谁?我是医者,在漫长行医路上忘不了医者仁心;我是患者,在漫长的求医路上请给我一盏明灯!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我是医者,随时伸出我的双手搀扶着您,给您自信和温暖!我是患者,扶着您的双手给我力量和梦想!

医者、患者,我们一起在生命的旅程中行走……(通讯员 康晓东 特约记者 陈世江 通讯员 李佳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