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7月7日,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以“循足迹、看发展、感党恩——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路线”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大巴车上,第四届兵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李澜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近年来师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相结合,为本次活动做精彩讲解。
在八师143团农一连棉田,师市党校教师侯文岳讲述,师市目前棉花机械化采收率超98%,92.5%的耕种依赖北斗导航,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场景已成为历史。党员们伫立在田垄间,深刻意识到这片土地不仅产出了优质棉花,还打造出农业现代化的“中国样板”,而职业院校培育农业技术人才的使命,也在这一刻变得愈发清晰。
在学校与143团合作共建的数字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校负责人表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院校的核心职能与重要职责,更是指引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方向。学校要继续锚定区域经济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坚持教随产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精准定位专业建设,将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到学生培养全过程。
“今天,我亲眼看到数据共享的实践成果,才明白‘真融合’就藏在田间地头的每一个数据里。我们必须加快‘三教改革’,让学生在校就能接触到真实的产业场景。”学院教务处郁杨说。
在143团9连蟠桃种植基地,师市党校教师王琳艳娓娓道来:“143团被誉为‘中国蟠桃之乡’,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种植蟠桃,如今已发展成万亩桃园,蟠桃年产量达1.65万吨。”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与桃农倪泽寒的对话仍在桃园回荡。“习近平总书记问我收入,我说15亩桃园年收入20多万元,他连说三个‘好’,还鼓励我引进新品种。”倪泽寒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3年间带领合作社职工将蟠桃销往高端市场,年收入增长10万元,更当选连队“两委”成员,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韩东表示:“一个普通桃农的奋斗故事,折射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我们要把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毕业后也能扎根基层,成为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垂天(新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2024年成立的科技企业,这里跳动着创新的脉搏。“我们专注新技术与现实场景融合,与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校内投光灯生产实训基地,正是探索产教融合的重要一步。”垂天能源公司董事长马传琦说。
在垂天科技“鸿蒙-垂天数字技术展厅”,先进的灯光设备闪烁着科技之光,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让在场的每一位党员深感责任之重。“产业升级的脚步如此之快,我们的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代节奏。”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鹏感慨道。
学校与企业深入交流,围绕“如何将前沿科技融入教学”展开讨论。学校表示:“走进企业,我们更能透彻了解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更加明确了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精准育人的方向。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不仅为学生铺就成长之路,更为兵团新能源产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通讯员 杨慧)
天业汇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近日,新疆天业汇合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委组织党员开展“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 感悟煤化工使命担当”主题党日活动。
在143团军垦广场,烈日下的垦荒者浮雕镌刻着不朽的军垦记忆。党员们整齐列队,聆听讲解员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浮雕上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兵团人战天斗地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一位党员深受震撼。
党员们走进军垦二代博物馆,一件件珍贵文物将历史长卷徐徐展开。从简陋的生产工具到泛黄的老照片,从手写的工作日记到斑驳的军用水壶,这些实物生动再现了几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奋斗历程。
“老一辈用炮弹壳熔铸成坎土曼开荒,新时代的我们更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煤化工领域闯出新天地。”该公司副总经理、自治区劳模曹志晔动情地说。
桃园里,一棵棵桃树郁郁葱葱,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丫。在这片生机勃勃的桃园中,大家深切体会到,兵团党员职工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扎实促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兵团建设发展的卓越成效。
在广袤的棉田前,一片片绿油油的棉花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党员们站在田埂上,远眺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心中涌动着对兵团农业现代化的自豪与信心。大家深刻感受到,兵团人正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该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李刚表示:“这次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既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次使命召唤。作为新时代的煤化工人,我们要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展现新作为。”(通讯员 许佳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