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家访路

2025-07-24 11:05:44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大会现场。朱其摄】

图片

连日来,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们踏上了一条特殊的征程。他们的足迹遍布新疆多个地州和兵团师市,从阿拉尔市到英吉沙县,从和田市到吐鲁番市,他们用脚步丈量教育的深度,用真心搭建民族团结的桥梁,通过深入学生家庭,加强家校联系,成为践行“四下基层”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图片

在莎车县,老师杨彪和张俊祖来到了学生努尔曼古丽·阿布都拉家的小院门前。杨彪问:“古丽,你在学校里有没有遇到啥难处?生活上都还习惯吗?”努尔曼古丽脸上立刻绽开灿烂的笑容,连连摆手:“老师放心,在学校,老师们都特别照顾我,同学们也像兄弟姐妹一样!我的目标可明确啦。”她声音清脆,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我要专升本!现在,我就在学校的创新创业中心忙活项目呢,就盼着能在比赛里拿个好名次,争取到宝贵的升本名额。”那份对未来的憧憬和脚踏实地的努力,让两位老师频频点头赞许。

努尔曼古丽的母亲紧紧握着老师的手,声音有些哽咽:“太感谢学院了,这么远还惦记着我们孩子......”而满头银丝的奶奶,更是颤巍巍地拉着老师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感激的泪光,那无声的紧握,胜过千言万语。

按照维吾尔族热情好客的习俗,一家人用最隆重的“洗手礼”迎接尊贵的客人。香气四溢、热气腾腾的大盘抓饭被端了上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份饱含心意的美食,小院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一刻,不同民族的心紧紧相连,那份真挚的情谊,就像一粒饱满的种子,在抓饭的热气里,在温暖的笑容中,散发着动人的芬芳。

图片

7月13日,老师李德良风尘仆仆地踏上了通往皮山县的百里征途。学生麦麦提江·阿卜拉的家里,他被主人热情地引到院落中的葡萄架下,而李德良也将麦麦提江·阿卜拉在校园里的点滴进步进行了介绍——课堂上那个勇于举手的身影,实训室里那份专注钻研的执着......听得麦麦提江·阿卜拉的父母频频点头,脸上写满了欣慰与自豪。

不一会儿,家长们也抛开了初次见面的拘谨,一个接一个地问,从工作内容问到生活起居。“累不累呀?”“吃得可好?”“学得咋样?”李老师一一笑着解答,还不时掏出手机翻出几张照片分享现场实况。

小小的农家院落,就这样被纯粹的温情和悦耳的欢声笑语填得满满当当,空气中仿佛都染上了一层甜津津的葡萄香。

图片

与此同时,马杰带领的小组在策勒县的学生家中,正细致地宣讲职教助学政策。

图片

7月14日,和田地区的策勒小组辗转于田县,与学生处教师马木提顺利汇合。

“老师翻过沙丘来家访啦。”乃皮赛·外力的父亲激动地说。在四个小时的恳谈中,工作组详细记录下家长对实训设备更新的期盼。“每一次家访,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家长们的信任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马木提感慨地说。

图片

7月15日,工作组向民丰县进发,在当地村庄完成了最后县区的家访。七天时间,他们走遍了和田地区五县一市,行程逾500多公里。

家访中,他们创新实施“三维记录法”:现场填写家校联系表,手机端同步上传影像资料,晚间例会整合教育建议。马杰老师的笔记本上,满满都是家长的签名。“这都是沉甸甸的嘱托,这些维吾尔族老乡把孩子的未来托付给了职业教育。”他深有感触地说。

图片

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领导表示,工作组带回的27条改进建议将推动学校的“三教改革”,国家通用语言强化培训、校企合作深化等举措将于新学期落地。正如老师马国强在返程时所说:“当看到家长把馕饼硬塞进我们行囊时,我也更懂得教育不仅是传授技能,更是心与心的契约。”

图片

目前,学院的家访活动仍在继续,教师们的脚步还在延伸,他们用真诚与务实,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家访路上越开越艳。(通讯员  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