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田畴景色丰

2025-07-26 17:27:08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大会现场。朱其摄】

沃野五彩斑斓,职工群众笑脸绽放。

初夏时节,在147团的万里田畴,无论是金色的麦田,还是广袤的绿色棉田、玉米地、花生地,亦或是青色、紫色的葡萄园,都散发出勃勃生机。

6月底,从147团5连种植的500亩冬小麦套种玉米地里传出喜讯:冬小麦亩产达到615.5公斤,套种的玉米根壮叶肥,生长旺盛,静待9月收获。

图片

今年,5连推广冬小麦套种玉米新模式,实现了“一田两用,一年两熟,一地双收”。

“我们是头一年开展冬小麦套种玉米实验。为了顺利实施套种模式,我们选用优质冬小麦品种,合理密植与精准施肥,同时利用先进的灌溉系统,确保冬小麦生长过程中水分与养分充足。”147团5连党支部书记董文峰说,“我们玉米的目标亩产量是800-900公斤。”

图片

好事成双。6月29日,147团16连76号连片1040亩冬小麦千亩示范样方田,平均亩产达到721.2公斤,创师市小麦小面积高产纪录。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147团以“党支部+合作社+职工增收+和美连队”建设为目标,以智慧农业为抓手,通过高产示范田创建、智能农机推广和特色养殖产业培育,推动乡村振兴向智能化、数字化提升。

147团20连今年种植花生1000余亩。为继续打好花生高产基础,连队引进产量高、抗病虫害的“豫花93号”“沃花1号”“万花20”等品种,采用70窄膜,实施“一模两行”的高产种植模式。

2024年9月,20连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合作打造的1300亩高产优质花生种植示范基地,平均单产658.24公斤,创全国花生千亩方大面积单产纪录。

7月17日,147团18连22号条田小麦收获后复播的440亩大豆已破土出苗显行,一株株嫩绿的大豆苗整齐排列,普遍进入六到七叶期。今年,147团复播大豆、青贮玉米1.98万余亩。

147团19连今年种植春大豆1070亩。眼下,大豆根壮叶绿,豆荚已陆续显现。

2024年9月,19连一块千亩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田种植的“新大豆23号”百亩方产量为439.17公斤,千亩方产量为每亩400.05公斤,双双创下全国大豆大面积单产新纪录。

“147团在农业生产中,多次出现农作物创高产纪录,得益于我们十分重视‘科技兴农’战略,以百亩田、千亩方和整建制连队创建为重点,一以贯之抓好‘科研院所+合作社+种植户’模式,来提高种植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含量。”147团党委书记、政委王志平说。

近年来,147团还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一连一品”,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示范带动等多种措施,在抓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同时,提升职工的收入。

图片

7月18日,在147团5连的葡萄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紫葡萄挂在架上,承包户杨贵和帮工正忙着给葡萄剪病枝、疏果穗。

目前,147团共种植鲜食葡萄2500多亩。在种植管理中,该团始终严格遵循建设绿色果品的要点,着手抓好葡萄田间除草、水肥、整枝、抹芽、定穗、病虫害防治、疏花疏果等常规性技术措施,精心做好葡萄各阶段的田管工作,只等8月葡萄开园,卖个好价钱。

在147团11连的3座现代化养殖大棚内,2000只种豁眼鹅已进入产蛋高峰期,鹅蛋以每枚7元的价格直销,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20万元。

图片

“我们的鹅产蛋期从3月15日开始,目前每天能产蛋400-500枚。”11连“两委”成员张飞铭说,鹅场计划八九月份再引进5000-6000只鹅苗,让连队职工入股当股东,干活领工资,年底再分红。

在147团3连职工杨海涛的蘑菇种植基地,整齐排列的菌棒上,鲜嫩的蘑菇破膜而出,挂满菌棒。

图片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海涛发现种植大棚蘑菇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他果断决定投身蘑菇种植业。经过筹集资金、建大棚、学技术等一系列“考验”后,杨海涛种植的平菇因肉质鲜嫩、口感醇厚,很快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

“石河子垦区种植蘑菇的人不是很多,所以说发展空间还是很大。今年冬天,我准备试种金针菇,明年计划试种双孢菇,通过增加蘑菇品种来增加收入。”杨海涛笑着说。

图片

2024年,147团农业生产实现增加值4.79亿元,同比增长9.1%。眼下,147团正在希望的田野上乘势而上,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争取2025年丰产更丰收。(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秀 通讯员 张玲 特约记者 赵倩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