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进行时】向阳街道:从一群人的“灿烂”到全域“文明朋友圈”的“出彩”

2025-08-02 11:34:04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大会现场。朱其摄】

近年来,向阳街道辖区涌现出一批“美德达人”。如何让一个人的“美好”变为一群人的“灿烂”,进而传递一座城的暖意?“向阳方案”意味深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美德达人”作为领衔人,通过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让美德实践活动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源头活水”。

以身边事引导居民崇德向善

图片

22-1社区组织青少年参观军垦家风馆。

“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看过电视连续剧《人世间》吧?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同样很温暖的家庭故事,这个家庭曾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近日,在向阳街道1社区的“书香传家风 艺趣润童心”主题活动现场,作家陈海燕为居民们朗诵了《小家烛火耀兵团—军垦家风故事》一书中张远厚家风故事片段。张远厚、康东琴夫妇结婚以来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在培养好自己4个孩子的同时,1996年收养了因车祸失去双亲的12岁陈晨和10岁陈鹏姐弟俩。在爱的浇灌下,儿女们都茁壮成长,一大家人其乐融融。当天的宣讲是向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美德系列宣讲的一个缩影。

图片

23社区开展暑期未成年人宣讲活动。

为扩大辐射范围,街道构建多元 “师资库”,吸纳联户长、党员中心户、人大代表等加入,从 “服务一老一小” 向全域居民延伸。针对青少年教育痛点,计划开设家长专属课程,助力家庭科学沟通,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家风建设夯实社会文明根基。

从“一个人”影响“一群人”

图片

鲁国平为149团中小学生讲解雷锋故事。

“他身高1米54,是一名普通士兵,但成了几百万人民解放军的排头兵……”7月7日,在向阳街道22-2社区雷锋精神传承馆,市人大代表刘华向来自向阳街道31社区的中小学生介绍雷锋事迹。从2021年建馆,她就成为第一批义务讲解员,至今已经接待参观者11500人次。

能加入“美德达人”队伍并长期坚持,源于鲁国平老人的指引。2021年6月,中央文明办发布“中国好人榜”,向阳街道22小区居民鲁国平荣获“助人为乐好人”称号。他还组织成立了“鲁国平雷锋精神宣传队”,开展雷锋精神宣传活动,定期到社区孤寡老人家里陪老人聊天、帮助打扫卫生,在节假日为贫困家庭送去慰问品,开展文艺汇演等,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营造睦邻友好的和谐氛围。截至目前,向阳街道辖区涌现出中国好人1位、兵团级道德模范1位、师市道德模范5位。榜样力量从 “个体” 向 “群体” 持续扩面。

图片

22-1社区联合石河子大学微光常伴志愿服务队开展“健康度过三伏天”宣传教育活动。

“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志愿服务队,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凝聚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能量!”居民刘桂芳高兴地说。

社区居民杨吴秀曾获得2017年—2021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师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杨吴秀工作室”被评为兵团级“老党员银发工作室”。虽然老人在2023年1月去世了,但是她打造的“杨吴秀工作室”依然释放着美德的力量。现在,工作室每月都会组织“美德达人”进网格、入楼栋,将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美德达人”到老年公寓为老人送药,陪他们聊天,给老人理发、编写反诈快板……这些以前想干却无法独立完成的事,现在在团队的配合下都可以实现了。

小小正能量产生“大流量”

图片

21社区联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志愿服务队举办雷锋月主题活动。

过去,很多志愿者想做公益,但苦于没有阵地。“美德达人”进社区,不仅让公益活动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还可以“走出去”,与学校、社区、企业结对,推动资源共享。“这不,暑假才开始,已经有六七拨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来接洽志愿服务事宜。还有很多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也想加入志愿服务,大家就商量着‘组团’,共同开展服务。”街道志愿者任茹明说。

2025年,向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教育培训、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210余场,服务人数超7950人次。一个个“美德达人”的精彩亮相、一场场美德实践的生动演绎,不断扩大着“文明朋友圈”,成为弘扬美德事迹、放大美德效用、转化美德价值的城市新坐标。

图片

向阳街道开展“红歌颂党 献礼七一”合唱比赛。

从一个人的“美好”到一群人的“灿烂”,从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到街道全域“文明朋友圈”……市人大代表、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昆亮表示,一批“美德达人”背后的“向阳方案”,是点滴之善的文明海洋。“美德达人”聚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已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源头活水”,在大众心中播下崇尚真善美的思想火种,指引、激励人们积极创造美好生活。(特约记者 刘胜 通讯员 魏秀玲 丁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