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她曾先后荣获2019-2021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2023年度兵团最美科技工作者,2019-2020年度兵团植保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今天的《乡村振兴》栏目,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师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陈爱群。
记者见到陈爱群时,她正和同事一起在石总场泉水地4连的条田地里,查看冬小麦套播玉米的长势情况。
自工作至今,陈爱群先后主持、参与了《玉米制种矮化密植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食诱剂诱杀棉铃虫成虫的示范与推广》等8个兵团、师市科技项目。同时,她组织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大面积推广项目》等兵团推广项目及试验19个,完成师市项目及试验21个。项目实施累计示范推广面积710多万亩,年科技增收超过千万元。
“2024年,我们通过小麦高产地块的定点调查技术服务,重点去打造高产地块。还通过高产地块的技术集成和示范,来带动更多的小麦种植户,采用小麦的高产技术。”陈爱群说。
让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知识型的新农户,在扎实做好田间技术调查与服务工作的同时,陈爱群带领团队穿梭于田间,将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到基层,每年投入在开展技术服务指导上的时间在100天左右,累计为职工群众开展技术服务3300余次,下地调查病虫害数据达1130余次,减少农作物损失达3483.2万元。
陈爱群结合农业防治,运用频振式杀虫灯、食诱剂、黄板等防治方法,成功集成了伊犁河谷玉米、棉花、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这一模式的推广应用,使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了15%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达到64.38万亩,节本增效3926.97万元。
以玉米制种为主打产业的新疆伊犁河谷,长期受植株高、产量低等问题困扰,严重制约农业发展。紧扣增密度、提匀度、降高度这些核心技术要点,陈爱群和同事们一道开启了与传统种植模式的“较量”,全力投入玉米制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使玉米制种单产由以往的400公斤增加到520公斤,亩增产30%左右,带动了伊犁河谷玉米制种高产标准化种植。如今,伊犁河谷玉米制种年种植面积在60-80万亩左右,单产品质在国内遥遥领先,成为全国第二大玉米制种基地。
“作为一个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我希望师市的小麦在单产提升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力争达到650公斤左右。” 陈爱群说。
从秋种到夏收,陈爱群和团队成员的脚步踏遍了师市每一块冬小麦高产示范田。2024年,作为骨干成员,陈爱群加入自治区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团队,同时成为兵团小麦专家组成员。
在冬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中,她和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全程参与指导。经国家及兵团专家组测产鉴定,2024年,师市冬小麦百亩田、千亩方单产较2023年亩产分别增长219.9公斤、193.2公斤,亩增效455-520元。
2025年,师市冬小麦百亩田、千亩方单产较上一年亩产分别提高13.1公斤、18.5公斤,万亩片单产达到676.4公斤;全师冬小麦平均单产609公斤,较上年增长19.1%。(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艺蒙 魏诚昆 实习生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