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跨越血缘的边关亲情
——记石河子“最美戈壁母亲”陈莉娟与她的兵儿子们
在石河子老街街道明珠公益社会服务中心,有一位被驻地官兵们亲切称为“陈妈妈”的女性。1967年出生的陈莉娟,让45名戍边战士在遥远的边疆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在7月23日召开的兵团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陈莉娟被授予“兵团爱国拥军模范”称号。
陈莉娟的爷爷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爷爷总说,军人的血是热的,骨头是硬的。”陈莉娟说,自己的拥军情结,对军人的崇敬,就是从这里种下的。
2019年,当社区发起与部队官兵结对认亲的倡议时,陈莉娟第一个报了名。如今,在她的手机相册里,仍存着三张特殊的“全家福”。
“大儿子”刘瑞琪虽已复员,成为海上工作者,却始终保持着每周和陈莉娟视频的习惯。他寄来的自己亲手钩编的毛线鞋,被陈莉娟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每次看到这双鞋,就像看到他在甲板上的样子。”陈莉娟说。
“二儿子”彭福炜的转变,是陈莉娟最引以为傲的事。自幼缺乏母爱,彭福炜刚入伍时总是低着头说话。陈莉娟每周为他送去自己亲手做的抓饭,还在他训练受挫时与他促膝长谈。“孩子,你胸前的国防服役章,比任何奖状都光荣。”在她的鼓励下,曾经内向的彭福炜逐渐开朗,2023年,捧回了三等功奖章。
最让陈莉娟牵挂的是“小儿子”蒋成发。蒋成发从小与爷爷相依为命,在爷爷去世那天,他哭得像个孩子。陈莉娟第一时间就赶到他身边,帮忙料理后事。她安慰蒋成发道:“我这里永远是你的家,也永远是支持你的大后方。”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能暖透边关。” 在陈莉娟的带动下,数十名爱心人士组成了“兵爸妈”服务队。四年来,服务队组织了20多场军营活动,从端午节的粽子到中秋节的月饼,从心理疏导讲座到亲子互动游戏,把浓浓的关爱送进了军营。
在“驻地有个家、情系兵爸妈”主题活动中,部队邀请“兵妈兵爸”参观军营和团史馆,“兵妈兵爸”则为战士们献上了自创歌曲和自编自演的小品,战士们与“爸妈”手拉手亲切交谈,场面温馨感人。部队领导也为表现突出的“兵爸兵妈”颁发了荣誉证书。
“这些‘兵妈兵爸’送来的不仅是慰问,更是让官兵安心戍边的精神后盾。”部队领导说。
连续两年被石河子女企业家协会评为优秀会员的陈莉娟,总是把企业盈利的一部分投入拥军事业。
在师市“最美戈壁母亲”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她让‘母亲’这个词有了更辽阔的意义,在祖国的西北边陲,用凡人善举筑起了一座军民连心的长城。”面对这份褒奖,陈莉娟的回答极为朴实:“我只是做了爷爷希望我做的事,做了每个母亲都会做的事。”(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佳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