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团:希望的田野上碧波翻涌 丰收在望

2025-08-24 11:43:08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大会现场。朱其摄】

图片

金秋送爽,丰景可期。8月20日,走进147团20连千亩花生种植基地,放眼望去,连片的花生地犹如绿色地毯铺满大地,肥沃的土壤里,藏着颗粒饱满的致富“金果果”。攥紧秧苗用力一拔,一串串膨大饱满的花生缀满根系,尽显丰收景象。

图片

当前花生正处于生长中后期,是花生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重发阶段,为做好花生中后期病虫防治,连日来,147团20连党支部书记李过正带着“两委”成员查看种植户的花生后期管理情况。

20连惠利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了1027亩花生。“农业专家和连队‘两委’隔三差五就来田间指导,‘一对一’答疑解难,我这心里才逐渐踏实下来。” 合作社社长黄世平表示。看到喜人的花生长势, 黄世平一边清点株苗上的花生果和花针,一边叮嘱社员:“后期一定要加强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争取年底取得好收成。”

科学精细的田间管理,为稳产高产提供了关键支撑。147团及时派出农技人员,全程跟进、精准指导种植户落实病虫害防治,开展科学除草与合理施肥。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团场还重点推广“控旺防徒长”和“根外追肥”等实用技术,有效预防了花生早衰和空秕。

当天,由新疆农业科学院、河南开封市农林科学院、河南郑州联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北京联创种业营销中心组成的全国花生体系专家团队,到147团20连千亩连片花生示范田进行实地测产。专家组在示范田内随机挑选了2处取样点,初步测产为717.93公斤/亩。

近年来,147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发展粮食产业作为结构调整、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引导职工扩大花生、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通过稳定播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落实惠农政策、推广先进技术等多项措施,持续推动农业增效与职工增收同步发展。

今年,147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打造“两基地两特色”发展新格局。一方面,积极对接国内花生科研机构和院校,发挥集中连片规模种植优势;另一方面,深化与龙头企业的合作,精选“豫花93号”等优良品种,采取精准化控、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

与此同时,团场还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模式,着力构建花生“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激发职工种植热情,让小小的花生成为职工增收致富的“金豆子”,让土地持续“生金吐银”。

图片

同样,在不远处的147团20连大豆种植基地,一片碧绿茂密、生机盎然的景象扑面而来。田间,一垄垄大豆排列整齐、长势旺盛,“豆”志昂扬,每一株都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目前,基地内千亩大豆已陆续进入鼓粒期,整体长势良好、丰收在望,预计再有一个月左右即可迎来收获。

147团紧紧围绕绿色生产方式,推进部分地块粪肥还田作业,通过种养结合循环模式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同时,不断加强自营土地管理,优选良种,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更新农业机械,显著提升土地产能,为大面积大豆种植创造了良好条件。

“产业兴则百姓兴,产业旺则百姓富。我们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职工发展特色种植,定期对种植户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提供技术支持,巩固推广‘订单农业+科学轮作’模式,强化农技服务与产销衔接;拓展优势作物种植,探索间作套种、农产品加工等多元路径,着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通过精准施策,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务实动能。”147团党委书记、政委王志平说。

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一场丰收在望的图景正徐徐展开,道不尽的丰收故事迎面扑来……(通讯员 张玲 特约记者 赵倩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