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这场“研学游”为“老板”们赋能

2025-09-06 12:37:46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大会现场。朱其摄】

图片

“原本以为是来开座谈会的,没想到变成了项目考察,收获太大了!”8月27日,四季常青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彬在参加完向阳街道第三届企业家座谈会后发出感慨。除了“看项目”,记者在现场听到更多的关键词还有“头脑风暴”“取经”“商机”等。

当天下午,这场企业家座谈会在石河子宾馆举行。向阳街道办事处与34位企业家开展座谈交流,旨在听取企业诉求、共商发展良策,政企携手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凝聚奋进共识。

既有‘望远镜’ 也有“显微镜”

和通常“坐而论道”的座谈会不同,向阳街道第三届“企业家座谈会”将大块的时间留给了实地参观。

“我们这里是中欧班列正线经过地,总规划面积达32.86平方公里,分陆港与空港两大单元。”在“双港”现代综合物流加工产业园区,企业家们详细了解到,陆港围绕乌兰乌苏站布局中欧班列、现代物流等五大功能区,致力于打造现代综合物流加工产业基地;空港依托花园机场规划航空制造、航空货运等四大功能区,重点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基地。

石河子市衡跃果蔬配送有限公司刘东谈及参观感受,他的印象就是“大”:“在石河子生活这么多年,竟然还没直观感受过中欧班列的活力!”刘东表示,如果日后能对接到合适的资源,公司也有意向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业务。石河子我家电器销售有限公司经理刘佳瑞坦言,觉得不虚此行,“企业竞争很激烈,不出来看看,思维很容易被限制住。”

如果说,在“双港”现代综合物流加工产业园区,企业家们被“长线发展”“国际化视野”“战略布局”这些“望远镜思维”所“硬控”,那在科赛仓储物流园,他们则得到了一次“显微镜”式的体验。

作为文商旅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街景梦工厂成立于2016年,拥有潍坊总部与新疆两大生产基地、超7万平方米数字化工厂集群,凭借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化供应链构建核心竞争力,2025年新疆基地正式投产后,企业以“可移动轻量化模式”深度融合地域文化,提供城市商街、露营市集、文旅夜游等场景的一站式快造方案,目前已服务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0多个项目。

现场,大巴士、房车式、吧台式的一站式快造模型展示平台牢牢锁定了企业家们的眼球,他们边走边问,边听边想,现场,大仁和酒楼店长田九英是最忙碌的一个,除了拍了海量照片,还在很多展示平台前前后后录了不少视频。她告诉记者,现在中高端餐馆开展外摆已然成为消费新趋势,他们也在考虑,如何让企业拓宽经营模式,多一种盈利渠道,“这些平台造型都很时尚,特别能吸引年轻人,我们回去要开会探讨一下,是否引入这种平台。”

比较起来,石河子市爱里赞烘焙馆负责人万雪云更性急,她告诉记者,这种一站式快装平台非常适合快消品类,她计划带领团队成员再来一次,“里里外外仔细看看,确定能否引入这个平台。”

 “这种头脑风暴对企业家的成长很有帮助”

图片

“座谈会前看哪些现场,我们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向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宇豪告诉记者,从他日常接触的企业家朋友来看,很多有“专”“精”的特点,对本企业相关领域内大小事务门清,但是,相对欠缺战略眼光,更谈不上国际化视野,所以,把一带一路、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化供应链等理念植入到参观点位中,比如第二站科赛仓储物流园,不仅参与制定首部城市家具国家标准,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工业设计中心。“这种头脑风暴对企业家的成长很有帮助,这才是我们最希望看见的。”

向阳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娟认为,此次研修+座谈会的举办,客观上也标志着向阳街道“企业家赋能”正式落地。随着更多精准服务举措的推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家将在“懂政策、善经营、敢创新”的成长之路上加速奔跑,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为精准破解企业发展痛点,向阳街道近期推出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通过资源整合协同发展:搭建产业链对接平台,推动辖区企业上下游供需匹配,助力企业通过“内循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截至目前,向阳街道已为辖区企业兑现现代服务业奖励资金300余万元,办理各类证照40余件、特种行业许可10余件,提供法务咨询70余次;协助困难企业融资贷款500余万元,推荐企业参与师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招投标中标金额超1000万元,盘活辖区闲置资产10余处,把政策红利持续转化为企业发展实效。

同时,联合街道司法所开展企业“法治体检”,围绕合同纠纷防范、劳动用工规范等风险点提供前置指导,为企业合法经营筑牢“法治防火墙”。

向阳街道党工委书记于亮强调,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要秉持用户思维,构筑惠企利企的一流保障。聚力打造实实在在的暖企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创新度、实效度,针对不同规模企业和不同类型企业精准滴灌、量体裁衣,让“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服务最好、收费最低”的政策环境成为向阳街道发展新标识;聚力打造方便高效的政务服务,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抓手,简化涉企事项办理,优化涉企事项办理流程,高效闭环解决涉企问题,力争办事流程最优化,确保涉企问题和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聚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坚持“执法不过度、检查不过度、处罚不过度”总原则,开展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创新监管执法方式,让企业“集中精力拼生产,奋勇争先创辉煌”。

“其实,为企业家赋能有很多种,比如制度赋能、平台赋能、生态赋能等等,而这样的研学活动本质上也是一种赋能,”于亮表示,未来将把研学活动打造成常态化品牌项目,聚焦“分层分类”赋能,针对初创企业侧重“政策辅导+创业孵化”,针对成长型企业侧重“管理升级+资本对接”,针对龙头企业侧重“产业链整合+创新生态构建”。同时,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引入高校专家、行业导师,为企业家提供“全周期”学习支持,助力民营经济在“稳进增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特约记者 刘胜 通讯员 郭伟伟 米拉 杨卉 张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