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开栏语
万里援疆路,一生边疆情。2023年5月,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跨越山海,怀揣赤诚之心奔赴石城,在推动师市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倾情奉献、担当作为,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石城热土。
为生动展现他们扎根一线、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感人事迹与丰硕成果,大力弘扬新时代援疆精神,即日起,融媒体中心每周五特开设“‘援’定边疆 ‘情’系石城”专栏,将通过图文、视频、访谈等形式,记录援疆干部人才在智力援疆、产业援疆、文化润疆、医疗援疆、教育援疆等方面的生动实践。
本期展播援疆干部人才、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兼胸外科副主任王宏亮的事迹,让我们一同感受辽疆两地的深情厚谊,敬请持续关注!
在祖国西北边陲的八师石河子市,一位来自辽宁铁岭的援疆医生正以精湛医术和深厚责任感,默默书写着辽疆两地医疗协作的动人故事。他就是铁岭市中心医院援疆专家,现任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兼胸外科副主任的王宏亮。
技术突破:开创多个“首例”,提升当地诊疗水平
自踏上新疆这片热土,王宏亮就迅速融入当地医疗环境,聚焦胸外科领域的技术提升与创新。在他的带领下,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
首例荧光流域法肺段切除术:60岁的张女士体检时发现右肺上叶磨玻璃结节,王宏亮组织科室讨论后,成功实施“荧光染色显影技术+流域法”辅助下的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尖段切除术。这项技术极大提高了手术精准度、减小创伤,成为医院首例应用该技术的高难度手术。
首例高龄患者VATS下肺段不规则切除术:81岁的李奶奶因右肺中叶结节需手术,面对高龄、多基础病的挑战,王宏亮带领团队精心设计方案,成功完成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中叶不规则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后3天即康复出院,创下该院胸外科手术年龄最高纪录。
单日完成4台高难度手术:在王宏亮的推动下,科室手术效率显著提升,创下单日完成4台胸外科手术的纪录,展现出援疆医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高强度工作下的专业素养。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的胸外科诊疗能力,更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疆外同等水平的医疗服务。
学术引领:搭建跨区域平台,推动长效协作
如果说技术引进是“输血”,那么构建长效协作机制则是“造血”。7月25日至27日,在铁岭市援疆工作队的统筹谋划推动下,王宏亮牵头牵头组织实施,协调铁岭市卫健委、铁岭市中心医院、石河子市人民医院,邀请上海、天津、吉林、辽宁等地30余名国内胸外科专家齐聚一堂,成功举办 “第一届辽疆胸外科交流论坛暨‘辽疆情·石城行’学术活动”,掀起跨区域医疗协作热潮。
辽疆胸外科专科联盟成立:由王宏亮担任主席的“辽疆胸外科专科联盟”正式启动,汇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辽宁省肿瘤医院及辽宁各市级、石河子的17位顶尖专家,通过远程会诊、科研合作、人才培训等方式,构建起常态化交流机制。
名医工作室揭牌,专家资源落地:上海市肺科医院胡学飞博士、天津市肿瘤医院王晟广博士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设立的“名医工作室”正式揭牌。王宏亮作为工作室负责人,加强名医与科室间的指导合作,定期组织带教查房、病例讨论和技术培训,推动先进诊疗理念在本地扎根。
手术演示及义诊,惠及百姓健康:王宏亮邀请全国多地专家开展高难度手术演示、义诊及先进技术经验交流,让石河子群众切身感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温暖与专业;专题讲座涵盖肺、食管、纵隔类疾病的前沿进展,为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水平注入新动力。
党员先锋:筑牢信仰之基,勇于担当作为
作为一名党员,王宏亮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积极参加党内主题教育活动,对党员的责任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在王宏亮看来,为当地培养一支技术过硬、能独立作战的“带不走”的人才梯队,正是援疆工作从“输血”到“造血”的关键。
从门诊室里的耐心叮嘱到手术台上的技术突破,从跨区域学术论坛的搭建到“带不走”队伍的培养,王宏亮以援疆医生的使命感和专业技术,不仅推动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技术的飞跃,更搭建起辽疆两地医疗协作的坚实桥梁。
如今,王宏亮的援疆之路仍在继续。他说:“接下来,要让辽疆胸外科联盟更有活力,让名医工作室真正发挥作用,把辽宁与新疆的医疗资源拧成一股绳,打造有特色的医疗队伍,更好地为边疆群众服务。”(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艺蒙 魏诚昆 实习生 袁媛 部分图文资料由市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