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积极性 “革”出幸福感

2021-07-15 11:02:39 来源:

【大会现场。朱其摄】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改良土地、提高农产品品质、成立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以来,成了土地主人的职工群众,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到生产经营中;一年比一年高的收入,见证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带来的变化。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深耕各领域,进入第4年,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硕果累累。转变“政”的职能,增强组织优势,推进乡村振兴,团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决策加速度,政策增力度,不断巩固改革成果,提升改革水平,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失效,为兵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基层党组织服务更有温度

团场是兵团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重要基层单位,进一步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兵团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的重要举措。

“现在有事连队‘两委’会主动和职工商量,服务能力、服务意识更高了。”这是改革后职工群众的普遍心声。

盛夏时节,走进一师十一团十三连,入目可见整洁的庭院、迷人的田园风景、川流不息的旅游车辆……在连队‘两委’的带领下,连队经济结构成功转型,职工群众收入增加,昔日沙漠边缘的小连队成了乡村旅游网红地。

去年,十三连党支部成立了阿拉尔市雀儿湖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职工群众对连队区域内1500余亩塔河古道进行清理改造,发展垂钓项目;将连队25亩碱水坑改造成荷花池;改良连队的弃荒土地,种植了100余亩的玉米迷宫……一个个旅游项目落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让职工群众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

由广大职工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的当家人,让职工群众心服口服。

十三连职工买买提明·奥布力卡斯木以前是红枣种植户,近年来由于红枣销量不太好,收入逐年减少。连队“两委”帮他出谋划策,他将土地流转出去,加入合作社发展旅游业。如今,他建起野炊营地,搞起了自助烧烤,每天都有400元左右的收入。

买买提明·奥布力卡斯木说:“连队的‘两委’都是我们自己选的,跟着他们干,我有信心。”

如今,在五○团夏河镇九连,家家发展起庭院经济。4月初,连队“两委”将3500株蔬菜苗送到职工群众家里,引导职工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扮靓家园。

为带领连队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连队党支部采取“输血”和“造血”并举,让职工群众充分享受低保救助、公益性岗位、合作社分红、上学就业生活补贴、免费健康体检等优惠政策。

今年,连队争取的63套抗震安居房已全部开工建设,8月底即可入住。同时,连队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计划建设连队百菜园、百果园、百花园、百草园,鼓励全连职工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打破连队干部任命制,让职工自己选举心中的当家人,让连队管理人员真正把心思放在服务职工上。通过改革,连队管理人员从“管家”变“保姆”,或提供技术指导、或成立合作社、或解决职工就业,他们送政策、解难题、办实事,担当意识、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职工群众主人翁意识更强

在田间地头,最能感受到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带来的变化与希望。

6月25日,四师六十八团一连职工冯兆林的水稻地安装上了智慧农田监测系统,通过手机就能查看水稻生长管理情况。

“智慧农田监测系统能准确监测温度、湿度,预测天气等影响水稻生长的各种环境因素,我们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田间管理,提高水稻品质。”冯兆林介绍。

改革之风吹到伊犁河谷,不仅仅为生产力发展“解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让职工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

“过去种啥卖啥,如今种地跟着市场走,现在人们更注重高品质、绿色产品,我们现在施农家肥,精细化管理,精力全放在农产品绿色、优质上。”冯兆林说。

依托伊犁河南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六十八团职工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因地制宜建立一批稻鸭、稻蟹、稻虾、稻鱼共作示范基地,扩大“一水两用、一地多收”成果,把种养结合的优势和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如今,在兵团各垦区大地,万亩良田不再是单一的“棉花一片白”,榛子、山药、甘草、食葵、葡萄、枸杞、哈密瓜等各种特色农作物清香满园,品种多销路广。发展农业合作社,优势互补闯市场,实现多元增收。

改革,让兵团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经营机制不断创新,释放田野活力,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能人牵头成立合作社,职工群众抱团闯市场,各类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团场、连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乡村振兴动能强劲。

7月2日,十二师头屯河农场一连职工马金生一大早就在葡萄园里忙碌。

“抓紧时间给葡萄修穗、整形,让葡萄果粒均匀、大小一致,确保葡萄品相好,上市才能卖出好价钱。”马金生说。去年,通过科学种植,他的葡萄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4元的价格全部卖出,收入20万元。

由该连“两委”领办的鲜果林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职工种植阳光玫瑰、蜜光、苏欣一号等多个葡萄品种,从盛夏到仲秋都是丰收季,错峰生产、错峰销售,紧跟市场,拉长葡萄上市期。2020年,从种到收,合作社通过科学管理,葡萄商品果率大幅度提高,职工群众的收入水涨船高。

“市场上不缺葡萄,缺的是好葡萄。我们现在采用‘双十字V型架’种植模式,并用上标准化高光效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技术,实行严格控产控品,精确到每亩种多少株、每株有多少串,不断提升果品品质。”一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合作社负责人杨梅说。

团场经济发展更有活力

7月3日,五师八十一团四连职工易淑民一大早就来到团场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缴费业务。为了更好服务职工群众,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缴费窗口实行无双休办公。

“以前水电气暖缴费,需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到服务中心,一会就办好。”八十一团四连职工易淑民说。

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推进,职工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八十一团作为兵团首批授权试点团场,不断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行政规范显著增强,效率显著提高,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场主体快速增加。改革,成为团场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

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活了,棉花加工企业也多了起来,有效解决了职工棉花交售慢、运输成本高的问题。

六师新湖农场三十三连职工卜超说:“改革后,我们自己作主,哪个轧花厂服务好、收购价高,我们就卖到哪儿。”

2020年,以棉花为主导产业的新湖农场,围绕棉花加工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原有9家棉花加工企业的基础上,又引进9家棉花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全部建成投产,使得职工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最大限度的保障了职工的收入。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各团场放开手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七师一二三团紧紧围绕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目标,将招商引资企业与团场优势农业资源相结合,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完善从种、管、收、加工到销售的农业全产业链,打造生猪养殖、棉花和农产品生产、冷藏、销售3条农业全产业链条,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职工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壮大团场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