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迁安置小区治理难?看东城街道河畔社区如何出招

2025-04-20 15:24:45 来源:石河子零距离

【大会现场。朱其摄】

东城街道河畔社区66小区是师市回迁安置小区之一,2014年1100余名拆迁安置群众,从就近的河畔村、上六宫村、马家坪村搬迁到东城街道河畔社区,近年来,该社区通过组织各族群众参与志愿服务队、开展多元化公益服务等方式,营造了浓厚的多民族互嵌共融氛围。

图片

走进东城街道河畔社区66小区,可以看到,小区道路宽敞,绿化布置错落有序,在春日的暖阳下,小区居民坐在党建凉亭内看书、聊天,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个凉亭改造完真的蛮好,现在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就在亭子里打打牌、聊聊天。”日前,社区通过“微阵地改造”,在原先的绿化带上新建了凉亭,这处“小而微”的变化暖着居民的心。

回迁安置区人员杂、租房户多,辖区居民与外来人口混居,社区治理难度大,如何破题?

近年来,为解决安置小区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河畔社区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以建设和谐社区为蓝图,开启了一场治理创新之旅。

图片

在这场治理变革中,“三方协同”成为河畔社区最亮丽的风景线。社区党总支、物业、业委会共同支撑着社区的和谐与稳定。他们各自发挥优势,紧密联动,积极开展事务共商、服务共做、矛盾共调,“齐抓共管”解决居民难题,全面奏响社区治理“和谐曲”,有效增进邻里关系,增强居民幸福指数,打造了有温度的社区。

今年,在三方协同机制的发挥下,社区不仅建设改造了文化凉亭、健步小路、乒乓运动场、充电桩等地,还增设了70余个停车位,安装汽车公共充电桩340个,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图片

图片

“现在散步不用特意去公园了,楼下环境和公园一样美。散步时碰见老邻居还能一起聊聊天,惬意得很。“家住22栋楼的季先生一边散步,一边用手机记录着日常生活,十分惬意。

此外,社区整合多方服务资源,把解决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首位。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辖区党员、微网格长为志愿服务主体,凝聚业委会、物业企业、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切入点,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及时收集、解决、反馈群众急愁难盼问题,并形成工作闭环。

在环境整治提升上,社区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商铺污水管道改造等。同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通过志愿服务、便民服务宣传等活动,激发社区活力,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性能量大循环,提升了居民归属感。

“接下来,社区党总支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总支在小区治理中的战斗堡垒和引领枢纽作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建设美丽家园。”河畔社区党总支书记屈继刚说。(特约记者 梁萍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