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牢记嘱托 开拓创新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年来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今年六月底七月初,师市各级党组织先后开展了“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路线”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工厂集镇、棉田果园,看发展、感党恩。通过现场观摩,大家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年来,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八师石河子实践迈出了坚实步伐。
工业:向“绿”而行、向“新”出发,聚力打造“兵团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
2023年11月,师市党委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发布了能源和产业“双线”绿色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以能源绿色转型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调整,重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在天富远大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光伏管桩生产车间,一根根由粉煤灰、炉渣等工业固体为原料制成的太阳能光伏管桩源源不断地生产下线,该生产线产能达700万米,是目前国内单线产能最大的光伏管桩生产线。(资料图片)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艳摄
按照该方案,两年来,师市相继推动总装机容量13.45吉瓦、总投资近800亿元的光伏新能源项目建设,天富远大光伏管桩、天航光伏支架、天耀光伏组件项目次第投产,中清6吉瓦先进电池智能制造、天采10吉瓦时储能等56个新能源产业项目相继开工。
能源的转型强劲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天业年产25万吨煤制乙醇、22.5万吨高性能树脂原料、7万吨草酸项目建成投产,构建了绿色低碳“一头多尾”煤化工联产新标杆模式;新仁科技年产20万吨电池箔项目建成投运,成功切入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赛道;天域航通建成投产新疆首条大型无人机生产线,预计今年可交付20架鸿雁大型无人机;三芳服饰20万套服装项目建成,华芳纺纱智能化升级项目动工;天禧贵合、泽峰云谷、深云科技智算中心等一批数字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区。(图片来源于天业集团)
向“绿”转变、向“新”出发,师市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奏响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激昂交响。
农业:全方位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聚力打造“新疆现代农业引领区”
农业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
“光伏+药材”种植
2025年6月,“乌—昌—石”区域重点新能源工程石玛兵地融合光伏防沙治沙一期项目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来源于玛纳斯零距离)
农业是师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三年来,师市聚焦乡村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健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机制为牵引,引进农林畜废弃物综合利用、“光伏+药材”种植、“光伏+治沙”林光互补发电、纺织印染等促进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全环节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全领域培育产业经营主体,全要素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全方位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激活了发展新引擎。
——率先在兵团建成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棉花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年年超额完成粮食种植任务,小麦单产年创新高,大豆创全国大面积单产记录。
——畜牧业、林果业迅速增长,设施大棚花红果丰,133团螃蟹等特色农副产品走俏市场,“军垦1949”区域公用品牌引领师市农特产品迈向更大市场。
——创新实施“国有企业+合作社+职工”土地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值比达到2.4:1。现代农业的优势更明显,乡村振兴的步伐更稳健。
服务业:畅物流、活商贸、兴文旅,聚力打造“兵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先行区”
邮政助力,石河子蟠桃加速销往全国各地。(通讯员李宏波、闫宇翔摄)
盛夏时节,143团的蟠桃熟了,石河子邮政开通邮政专线,组织业务人员在桃园周边设立6个揽收点,提供选果、封装、打包、销售、寄递“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帮果农把优质蟠桃空运到北京、上海等地。
2024年12月6日,无锡市-石河子市全国首列物理保鲜专列顺利抵达石河子城投集团供应链公司标厂厂房。这趟专列采用全国首创的“20英尺物理保鲜冷藏集装箱”保鲜技术。(通讯员赵允允摄)
三年来,石河子物流运输发展迅猛,天足铁路专用线通车,至内地的保鲜专列和货机航线开通,“双港”物流产业园初具规模,花园机场货运吞吐量大幅增长,中欧班列年发运量稳定在100列以上,公用型保税仓及集中查验场封关投用。外资外贸稳定增长,二手车出口占兵团总量的70%以上。
资料图
师市在全兵团率先启动住房“以旧换新”和商品房消费补贴活动,住房成交活跃,房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额近两年年均分别增长22.7%、25.7%,比2019年分别增长28.4%、56.7%,商品房去化周期保持在良性区间。
游客在石河子将军山辽疆生态公园观赏芝樱花。(来源于石河子文旅之声)
文旅活动持续升温,去年接待游客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收入64.8亿元、增长15.5%。各类经营主体突破6万户。到去年年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升至46.8%。
长期被忽视的商贸流通业短板正嬗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项。
科技:建平台、聚人才、促创新,聚力打造“兵团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
6月30日,在师市庆祝建党104周年主题党日活动中,师市为5名“鸿雁归来”石城“引才大使”授牌,进一步彰显了师市招才引智打造“人才高地”的坚定信念。
2025年5月21日,师市“鸿雁归来”——辽疆医学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举行。(通讯员李佳瑞、丁德欣、李资颖摄)
143团酱用番茄种植效益不断提高,番茄产品走出国门。(康君摄)
三年来,师市已累计聘请30余名“引才大使”,通过“鸿雁归来”“千名硕博智汇石城”、柔性引才等方式引进硕士以上专业技术人才800余人。通过与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建立“校(院)地一体、休戚与共”机制,搭建石河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畅通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技术合同成交额去年突破亿元。投入财政资金支持科研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联合银行为科技型企业发放“疆科贷”贷款,设立石和基金、绿州产业基金、低空产业基金,助力觉物科技、中清孚尧、天域航通等创新型企业度过“种子期”。
新疆天翔航空学院学员在训练器上进行模拟飞行训练(资料图片)。(新疆天翔航空学院 提供)
到去年年底,师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113家、174家,实现“双过百”。天能化工成为兵团首家入选国家工信部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众金电极箔研发的1100伏电容器电极箔打破国外垄断,天科合达研制的8英寸碳化硅半导体衬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正深度赋能高质量发展。
民生:用心用情建设“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聚力打造“现代军垦名城”
幸福路变迁。
2024年8月28日,市民在石河子市红山全民健身中心里打篮球。该场馆是从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座苏式粮库改建而来的。(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秀摄)
眼下,在47小区易地新建的石河子第六中学正加紧装修施工,确保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多年来,师市80%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在了民生建设上。2019年以来,城市建设更是突飞猛进,先后投入上百亿元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道路提升改造、科教中心培育、文体设施建设、军垦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医疗资源优化调整、公园城市建设、商贸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城中村改造等惠民工程。其中最受市民好评的老旧小区改造,惠及了15.86万户、37.38万市民群众。“从行到住,从就学就医到文化娱乐,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可见可感地上升!”市民这样评价。
经过多年接续建设,石河子正在变成一座“城在田中座、园在城中落、人在景中居”的现代田园城市。城中,改造提升了西公园、明珠河,建成了泽众公园、军垦广场体育公园、玉禾田体育公园和近30座街头游园,以及遍及全城的100余处口袋公园;城南,有辽疆公园、花海大田和星罗棋布的葡萄园、桃园;城东,是玛河公园和玛河水系景观;城西,是西防护林带状公园和工业记忆旅游区……整座城市到处是绿,到处是园林景观。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师市持续开展“四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帮助1.65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近两年,通过举办招聘会、与地方市县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引进劳动力1.2万人,新增就业2万多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连续4年,师市获评兵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A级。去年,市区建成老年助餐点86处,“1+20+N”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初步形成……
2024年,八师石河子市在兵团年度综合考核中名列师市类别第一。师市各族干部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聚力同心、砥砺前行,正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冯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