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八师社保中心
“以后我每个月都有养老金,心里踏实多了。”8月7日,八师150团居民李军在社保所办完手续后很高兴。这位65岁老人曾因灵活就业社保仅缴119个月、离退休门槛有差距而焦虑,工作人员却为他算出“双选项”:续缴至15年或者转居民养老保险。
“不是非要缴满15年才能领钱?”面对李军的疑问,150团社保所工作人员拿出政策细则,逐条拆解两种方案的利弊:续缴灵活就业社保可享更高待遇,转居民养老保险则能更早领取。针对“补缴金额怎么算”“待遇差多少”等细节,工作人员用“对比表”直观呈现,让群众对选择结果一目了然。最终,他按最高档次补缴后次月即可领钱,从困惑到安心,全程不到1小时。这种“把政策说透、把选项讲明”的服务,正是八师社保系统的工作常态——不搞“专业壁垒”,只用通俗语言架起政策与群众间的桥梁。
从灵活就业人员到居民参保群体,八师社保部门始终以“需求导向”拓展服务维度。针对像李军这样的参保人,推出“续缴+转接”弹性方案;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认证,为新业态从业者开通线上参保通道;在补缴档次上保留多档选择,既满足高收入群体需求,也不让低收入者为难。这种“一人一策”的精准服务,确保每个群体都能找到适配的保障路径。
“比想象中简单多了!”李军的感慨道出群众对社保服务的新期待。在八师社保系统,从政策咨询到手续办结的“全流程提速”已成标配:材料齐全者当场办结,特殊情况实行“容缺受理”,线上平台支持“一键查询、掌上办理”。工作人员不仅算清社保缴费的“数字账”,还算好群众冷暖的“民心账”——对焦虑者多一份耐心,对特殊群体多一份关照,让“好办事、办好事”从承诺变为现实。(特约记者 朱美香)
向阳街道22-1社区
石河子市向阳街道22-1社区东一路沿线二层门面房楼始建于2000年,由于年代较长,杂乱的线缆纵横交错、垂落半空。“遇到刮风下雨,线缆晃来晃去,好多线缠在燃气管线上,看着都害怕。”新视野书屋经营者吴仁贵的担忧,道出众多业主心声。
近日,22-1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搭建起协商共治平台。社区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广泛征集商户和居民意见,梳理出改造需求清单。社区组织召开多场居民议事会,邀请天富供电公司、网通办、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商户代表等相关单位代表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共同商讨电线整治方案。在议事会上,各方围绕线路走向、施工时间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充分协商,最终确定“强弱电分离、铺设桥架、入管入槽、统一规划”的改造方案。
经过3天的施工,长度达150米的沿街线缆整治工作顺利完成。 (通讯员 陈杰 高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