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移风易俗促文明,时代新风润人心。老街街道文明实践所整合多方资源,通过“宣传引导、文化浸润、示范带动”等多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为移风易俗工作注入强劲动力,助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基层治理,创新推行“微网格+微服务+微激励”工作法,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微网格”织密宣传网络
11-1社区网格员在居民家中进行移风易俗宣传。
文艺汇演中穿插移风易俗知识问答。
老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辖区78个基础网格,精心组建“1名网格员+2名楼栋长+3名志愿者”的移风易俗宣讲队,将300余名宣传员化身文明“播种机”。他们创新宣传载体,把移风易俗知识融入文艺汇演的快板小段里、讲在入户走访的家常话中、绘在社区公告栏的漫画墙上。“赵阿姨,您看这张宣传单,红事新办能省不少钱,邻里街坊也不用跟着‘赶人情’,多划算呀!”11-1社区的宣传员敲开居民家门时,举着图文并茂的宣传页,用接地气的语言解读政策,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理念像春风般吹进千家万户。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入户宣传3200余次,文艺宣讲活动46场,实现辖区640个居民楼栋宣传全覆盖。
“微服务”破解民生难题
老街街道居民阿卜杜热黑木夫妻参加万人集体婚礼。
老街街道组织青年观看全国移风易俗优秀作品《幸福万年长》。
针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现象,老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推出“微服务”暖心举措。2024年,组织辖区10对新人参与“全国万人集体婚礼”,现场为新人颁发“文明新婚尚”纪念证书,通过简约而隆重的仪式,传递“爱情不以彩礼论价,幸福无需排场衡量”的婚恋观。同时,常态化开展“青春有约”联谊活动,在公园野餐、手工品制作等轻松氛围中,引导200余名适龄青年树立“以感情为基、以节俭为荣”的婚嫁观。居民王大姐的儿子就在活动中结识了伴侣,“俩孩子没要彩礼,就办了场家庭小聚,既省钱又舒心,这才是过日子的样子!”如今,社区内零彩礼结婚的新人占比同比提升35%,婚事大操大办现象明显减少。
“微激励”激发参与热情
居民恳谈会上志愿者发言。
为让文明新风长效传递,老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微激励”体系。线上,依托街道公众号推出“移风易俗”专栏,发布倡导移风易俗、推进绿色殡葬的图文30余篇,在56个居民群广泛转发,累计阅读量超3000人次;线下,在社区居民恳谈会上设置“移风易俗大家谈”环节,邀请居民代表、老党员围坐恳谈,通过“张大妈家丧事简办节省3万元”“小王夫妻零彩礼结婚更甜蜜”等身边案例,让群众在对比中算清“经济账”“人情账”。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形成“干部带头、群众跟上”的示范效应。“以前随礼像‘赶场子’,这个月800元、下个月1000元,现在风气变了,钱包终于不‘瘦身’,邻里关系也更纯粹了!”志愿者李大姐的感慨道出了居民的心声。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老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持续深化“三微”工作法,以更精准的宣传、更贴心的服务、更长效的机制,打通文明传播的“最后一米”,让节俭适度、文明守礼的新风尚在老街街道的每一个角落开花结果,蔚然成风。(通讯员 刘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