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定边疆 “情”系石城】郭春燕:不负援疆初心 白衣执甲绽芳华

2025-08-23 12:07:13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大会现场。朱其摄】

万里援疆路,一生边疆情。2023年5月,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跨越山海,怀揣赤诚之心奔赴石城,在推动师市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倾情奉献、担当作为,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石城热土。

为生动展现他们扎根一线、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感人事迹与丰硕成果,大力弘扬新时代援疆精神,即日起,融媒体中心每周五特开设“‘援’定边疆 ‘情’系石城”专栏,将通过图文、视频、访谈等形式,记录援疆干部人才在智力援疆、产业援疆、文化润疆、医疗援疆、教育援疆等方面的生动实践。

本期展播援疆干部人才——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郭春燕的事迹,让我们一同感受辽疆两地的深情厚谊,敬请持续关注!

郭春燕:不负援疆初心 白衣执甲绽芳华图片

“这次发病几天了?都有什么症状?”“就是咳嗽、痰多……”这是援疆专家、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郭春燕查房时与患者的对话。

仔细询问、认真查看,这是郭春燕查房问诊的必备环节。“查房不仅仅是看病,还是培养医生临床思维的重要课堂。”这也是她和同事经常说的一句话。在9个多月的援疆工作时间里,郭春燕每周出2-3天呼吸与危重症科专家门诊、1天肺结节专病门诊,累计接诊患者约700余人次……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她奉献与担当的诠释,也是她用行动践行使命的热忱。

“当组织号召援疆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因为援疆既是响应国家的号召,更是源于我心底对这片土地的向往。作为医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边疆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一份力量。”郭春燕说。

图片

图片图片

2024年11月,跨越千山万水,带着对边疆医疗事业的热忱,郭春燕从辽宁铁岭来到石河子,任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初到医院,郭春燕便将目光聚焦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上。

她深知,学科的规范化是提升诊疗水平的关键。为此,她主动牵头筹备PCCM(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国家认证工作。从繁杂的材料申报,到细致的硬件改造,郭春燕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和同事们共同努力完成了材料申报、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和肺功能室标准化建设的硬件改造。

图片

在推动临床工作的同时,郭春燕不忘以科研带动学科进步,协助科室申报“基于肺功能AI质控对呼吸慢病智能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研究”项目。从选题论证到方案设计,她全程参与,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经验,助力项目成功通过兵团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初审,为科室科研创新注入了新动能;积极推进完善呼吸慢病(COPD、哮喘、戒烟门诊)管理体系,建立电子档案,推行“门诊——住院——随访”闭环管理,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有效降低了疾病复发率。

作为援疆医生的郭春燕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更时刻怀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

2025年3月1日,石河子市开展学雷锋志愿月活动,郭春燕来到万达广场参加义诊活动。上午11时许,商场里突然有人急促地呼喊:“医生!医生!楼上有人抽搐了!”郭春燕没有丝毫犹豫,就赶紧与两名同事急速往楼上跑。

图片

当时,一位女性瘫倒在椅子上,四肢抽搐、呼吸极度困难、口唇发绀,不能言语,她的家人也急得团团转。凭借多年的呼吸与危重症救治经验,郭春燕迅速判断出,这名女性患了过度通气综合征引发的呼吸性碱中毒。然而,现场缺乏抢救设备,她的情况又十分危急。

"快找塑料袋!"郭春燕一边指挥,一边迅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随后快速用塑料袋制作了简易复吸入装置,帮助这名女士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缓解碱中毒症状。郭春燕沉着冷静地实施穴位按摩与肌肉放松治疗,轻声安抚患者情绪。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5分钟内,这名女士的呼吸逐渐平稳,抽搐也缓解了,口唇重新泛起血色,言语功能恢复正常。

此时,陪在一旁的家属紧紧地握住郭春燕的手说:“谢谢救命恩人,谢谢你们!”

经后续治疗,这名女士完全康复出院。她激动地说:“那天如果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次经历让郭春燕深感欣慰,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援疆的初心,要在边疆大地诠释医者仁心仁术。

图片

从辽河之畔到天山脚下,援疆的日日夜夜,既是门诊病房里救死扶伤的忙碌,也是授业解惑时的倾囊相授,让跨越千里的守护温暖而绵长。

“石河子这座军垦名城,教会了我什么是热爱祖国和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什么是感人至深的老兵精神。兵团人的这种家国情怀,深深地感动了我,也激励着我。我会把兵团精神带回辽宁,继续为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郭春燕说。(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艺蒙 魏诚昆 实习生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