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精绣营商“锦” 石城遍开和谐“花”

2025-09-03 11:05:43 来源:师市融媒体中心

【大会现场。朱其摄】

8月,在师市人民调解中心,一场围绕700多万元商品砼货款的纠纷正在紧张进行调解。A公司负责人已经追讨这笔欠款近五年,每次得到的都是“下次一定”的承诺。

“我们小企业等不起了!”面对B公司的代表,他情绪激动地拍出一沓厚厚的送货单。

图片

谁也不曾想到,这些看似无解的难题,最终都被一群特殊的“法治医生”——师市人民调解中心的商事调解员们一一化解。  

这些勤奋敬业的调解员身处服务市场主体第一线,是营商环境的“感知器”和“稳定器”。而师市的经验表明,要将这种微观的“触角”优势转化为宏观的营商环境胜势,更需要依靠顶层的机制创新、源头的前端预防与专业的法治服务等多方面工作协同发力、系统推进,共同护航石河子商事主体劈荆斩棘、御风前行。

法治体检:为企业精准“把脉开方”

图片

调解员正在进行案件复盘分析。

在石河子,“法治体检”已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师市司法局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顾问等资源,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服务体系。

司法所干警和人民调解员们深入企业“望闻问切”,通过审查企业规章制度、用工合同等法律文书,结合经营状况提出针对性建议。2024年以来,已为数十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提出法律建议217条,帮助企业避免经济损失超亿元。今年3月,司法所干警在为开发区一家企业体检时,发现其劳动合同存在多处漏洞,立即协助其修订完善,避免了潜在的劳动纠纷风险。

师市司法局在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调解工作室,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与公安机关合作在石河子绿珠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调解工作室,为企业排忧解难。司法所干警和人民调解员定期上门“巡诊”,为企业识别和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达数十项,包括合同审查、知识产权保护、劳动权益保障等多个方面。

师市司法局创新推行“企业点单、调解上门”服务模式。近年来,司法局主要领导带队走访商会(协会)、企业几十家,解决实际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近百个。今年6月,调解员在走访商会时,成功帮助3家企业解决了应收账款管理难题。

多元调解:打通纠纷化解“快车道”

图片

调解员正在进行案件复盘分析。

师市创新多元调解模式,针对金融、劳动、涉农等重点领域纠纷开通专门调处通道,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精准高效的纠纷解决服务,让法治成为良好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

金融纠纷专业调处。今年4月,调解员孟薇成功调解某公司金融借款纠纷。面对近8000万元债务,她采取“债务重组+资产盘活+分期履行”策略,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根据《民法典》第533条,情况变更可以重新协商。”孟薇向银行耐心解释,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

劳动争议快速办理。今年1月,调解员王念平成功化解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该公司拖欠53名员工工资168万元,王念平启动“劳动争议绿色通道”,最短时间内促成协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5条,拖欠劳动报酬不仅要付,逾期还要加付赔偿金。”在他的调解下,6天内拖欠工资全部支付完毕。

涉农纠纷特色化解。今年8月,调解员侍燕成功调解一起青贮玉米货款纠纷。农户马某与收购商潘某因13.75万元货款发生争议,侍燕奔波百里,现场核对账目,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并当场支付货款。“不管干啥都要讲证据”,侍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化解了这场纠纷。

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引擎”

图片

商事调解现场

师市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为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让法治成为企业发展的“定心丸”。

构建多层次服务平台。师市建立了完备的调解网络,成立了人民调解协会,会员单位涵盖27个部门。打造“一站式”专业调解平台,集法律咨询、案件受理、调解化解、司法确认于一体。目前,师市共有各类调解组织460个,形成横纵到边、覆盖城乡的调解网络。

创新多元对接机制。师市实现了访调、诉调、警调、检调等多路对接:在信访接待中心设立调解工作室,选聘退休法官担任调解员;在法院设立诉前调解室;与派出所建立联调联动机制。2024年以来,通过访调对接为166名农民工追回欠薪2135万元;成功化解法院委托调解纠纷508件。

强化风险预警体系。师市依托1331个网格、1398名网格员,建立起巡查走访、研判分析等工作机制。坚持定期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置。今年上半年,通过预警机制成功预防潜在纠纷132起。

打造智慧调解模式。师市开发在线调解平台,实现“网上申请、在线调解、电子签约、云端确认”全流程办理。特别是在农忙季节,线上调解模式为农户和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确保调解服务“不打烊”。

成效显著:法治赋能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图片

商事调解现场

今年上半年,师市人民调解中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调解成功商事纠纷761件,协议金额1.8亿元,为师市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纠纷化解途径持续优化。师市商事纠纷调解数量同比增长43%,反映出市场主体对调解方式的认可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在金融借款、买卖合同等重点领域,调解已成为解决纠纷的首选方式。

履约率保持高位运行。2024年,师市商事调解委员化解商事纠纷1058件,完成司法确认案件287件,涉案金额2.1亿元,履约率达到97.3%。高履约率不仅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节约了司法资源,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师市着力打造调解品牌,创建了“石榴花开”“新安理德”“桃源里”等特色调解工作室。老街街道“疏、定、调、防”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党政警兵民联动化纠纷解矛盾”实践案例入选全国干部培训教材。

企业获得感持续增强。2019年,一家公司因经营需要,向160名职工借款4869万元。后因市场波动,企业陷入困境,无法按期还款。

纠纷发生后,调解员吕江红和王莉采取“分批次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将160个案件进行分批处理。“我们要既保企业又要保民生。”两位调解员思路清晰,快调快结。“老百姓没花一分钱,就全部审结了。”吕江红说。

今年1月,当65岁的公司员工曹某拿到调解协议书时,双手微微颤抖,“拖了五年的17万元借款终于有着落了,没想到不用打官司就能要回钱,”他说,“这纸调解书比欠条管用多了。”

营商环境显著改善。随着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师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许多外来投资者表示,选择在石河子投资创业,看重的就是这里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

图片

夜幕降临,师市调解中心的灯光依然亮着。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法与情交融的故事。调解员们用专业和智慧,为这座城市筑起一道坚实的法治屏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师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为师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贡献更大的法治力量。”

随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实施,师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化的营商环境,迎接八方来客,让法治真正成为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和最美底色。(通讯员 方圆 蒙雷 刘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