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文明是单位发展的精神底色,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坚实根基。下野地垦区人民检察院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以“普法宣讲+多元实践”双轮驱动,将检察职能与文明建设深度融合,通过系统化普法、民族融合共建、践行志愿服务多维举措,构建起“法治观念入民心,文明风尚润检魂”的工作格局,为新时代检察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案例剖解+互动解读” 让法律宣讲“活起来”
检察干警紧扣办案实践,创新普法表达形式。以撰写电信诈骗、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拆解法律逻辑,将“法言法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群言群语”,让法律知识更贴近生活,便于群众理解和接受;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积极下沉辖区团场、社区、连队,通过检察开放日、集市宣讲等形式,以“案例故事+现场问答”的方式,将刑事、民事等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筑牢检民互信的法治基础。
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法治副校长走进121团第一中学校园,为青少年成长之路点亮法治明灯。
以“检心”护“童心”,下野地垦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办案组团队前往辖区133团第一中学开展“检爱赓续 爱心助童”捐资助学活动。
在校园普法中,下野地垦区人民检察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模式,联合学校举办法治课堂。2025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未成年家庭教育、民法典等专题检察开放日4场次,讲授专题普法课程4场次,通过情景模拟、趣味竞赛等形式讲解反校园欺凌、网络保护等内容,并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普法宣传册1500余份,播撒法治种子,守护青少年成长。
结合六一儿童节,未成年人检察办案组团队联合辖区133团第一中学举行“携手关爱,共护未来”检察开放日活动,让法治种子生根发芽。
在市集普法中,下野地垦区人民检察院聚焦民法典中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等民生议题,每周选派干警深入连队、集市开展面对面释法。2025年累计开展民法典、防诈反诈、职工权益保护等法治宣传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近2000份。
将法治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组织全院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干警前往134团集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在专项普法中,通过“定制化”法律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弱势群体维权等领域,结合冬季法治大培训,累计开展专题普法讲座8场次。围绕优化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走访调研2次,覆盖企业、个体商户10余家,并形成专题调研材料。
刑事检察部依托辖区团场法治大培训,精确区分受众,前往辖区团场讲授专题法治课程,共谱“法治大培训”新篇章。
共绘文明“同心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融合是文明建设的重要纽带,下野地垦区人民检察院以实际行动架起各民族群众沟通的“连心桥”。在“护未助学”行动中,从1999年起坚持20余年从未间断,累计向78名少数民族学生发放爱心助学基金3.9万元,用温暖守护少数民族青少年成长,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下一代心中扎根。
为深化民族团结意识,下野地垦区人民检察院党支部组织党员、干警与133团10连少数民族职工、连队“两委”共同参观师市辽疆禁毒教育基地。
同时,下野地垦区人民检察院通过丰富文化互动形式增进民族情谊。春节前,组织干警走访“亲戚”,在拉家常、送关怀中传递温情;“6・26”国际禁毒日期间,与少数民族群众共同参观石河子禁毒教育基地,在禁毒宣传中凝聚共识;端午节时,携手包制“团结粽”,在动手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欢声笑语中拉近心灵距离,进一步强化各民族之间的情感认同与文化共鸣,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文明创建中绚丽绽放。
文明与法治同频共振 迈向社会治理新征程
下野地垦区人民检察院以“文明领航、法治聚力”为实践路径,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既以文明理念提升检察履职温度,又以法治力量夯实文明建设根基。
下一步,该院将持续拓展普法深度,创新“定制化”“场景化”普法形式,让法律宣传更接地气、更入人心;同时丰富文明创建载体,深化民族团结共建、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法治精神与文明风尚在检察履职中交相辉映,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更多检察文明力量。(通讯员 黄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