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朱其摄】
在石河子,一座以兵团工业记忆为灵魂的文化旅游园正焕发蓬勃生机。戈壁印象文化旅游园凭借沉浸式体验和持续服务升级,吸引大量游客和团队感受兵团精神,成为师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在7月主题党日活动密集期,园区优化体验,让红色历史更可感,兵团文化更可亲。
游客们正在讲解员带领下朗诵《年轻的城》。
游客们正在讲解员带领下唱红歌。
记者走进戈壁印象文化旅游园,看到身着特制年代感服装的游客们正集体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嘹亮;不远处,鲜艳的红绸在游客手中舞动翻飞;工业记忆展陈馆内人头攒动,游客们端详记录创业艰辛的老照片、斑驳零件和饱含年代感的生活用具,仿佛触摸到第一代兵团人屯垦戍边的火热岁月;在八一棉纺厂厂区,导游正带领游客驻足于一台台老式织布机前,生动的讲解让游客感受着工人前辈们的先进事迹与开拓精神。
游客正在体验舞红绸。
游客正参观园内富有年代感的生活用具。
石河子旅游协会会长、戈壁印象文化旅游园负责人赵欣介绍:“戈壁印象文化旅游园定位沉浸式体验型景区。游客来石后,先在军垦博物馆了解兵团发展历史,再到这里,可以感受到石河子发展历程的具象表现。2023年以来,师市实行‘引客入石’奖补政策,园区的业绩逐渐提升。2023年,我们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2024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今年截至目前,已经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游客正参观“红色经典印象”餐厅。
展区展示的特色兵团棉。
游客正在特色展区挑选棉花制品。
面对显著增长的客流,园区积极优化服务与体验,提升游客的参与感,改良了传统舞蹈,动作更易学,吸引游客亲身体验。游客在“红色经典印象”餐厅不仅能品尝到军垦大发糕、大包子及143团富硒红薯等40余种特色餐食,更能切身感受兵团文化。在这里,特色产品展销区格外热闹。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挑选着以新疆优质棉花制成的毛巾、床品、文创等各类制品,“兵团棉”成为大家带走的独特“石城记忆”。唱歌、参观、体验、购物……园区的各个角落,都生动展现着文旅融合的活力与兵团精神的传承。(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伊诺 彭新)